
民視新聞/林詠琪、嚴文謙 台北報導
天氣一變冷,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都提高,尤其「動脈粥狀硬化」患者,早期幾乎沒有徵兆,被稱為「沉默殺手」,如何預防或是診斷,成了各國的研究重點。台北醫學大學醫科學院院長裘正健組成跨領域團隊,全球首次成功發現動脈硬化症重要診斷的關鍵的分子標靶「紐蛋白」。台灣研究成果,再登上國際期刊。
冬天冷氣團來襲,濕冷的天氣加上溫度變化,有些身體突發狀況,像是中風、心肌梗塞,總是讓人措手不及,近期有最新研究,能提早發現血管裡的不對勁。
北醫醫學科技學院長裘正健說,「因為我們這次發現,像我們這個冠狀動脈疾病的病人,我們把它分類,絲氨酸721這個位置,它的磷酸化的水平是不一樣的,越嚴重的病患他的水平越高,所以這樣的水平或許未來,就可以去發展一個診斷的方法。」

北醫團隊獨步全球發現,關鍵的分子標靶,血管裡的「紐蛋白」的絲氨酸721位置的磷酸化程度,跟病程嚴重程度有高度相關性,讓臨床評估、早期治療更有把握。
北醫醫學科技學院長裘正健表示,「因為動脈硬化症,本來就是一個很慢性的,之前的話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方法,就是說能夠比較早期的發現,這是大概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全世界第一個有這樣的發現。」
「動脈粥狀硬化」是因油脂累積、內膜增厚形成粥狀斑塊,導致血管硬化、狹窄,甚至阻塞,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但幾乎沒有徵兆,被視為健康的「無聲殺手」。台灣新研究成果,還登上國際期刊《歐洲心臟雜誌》,但醫生也提醒「預防」更重要。

北醫醫學科技學院長裘正健說,「不是說動脈硬化而已,它跟瓣膜的問題,跟靜脈的問題什麼全部都有關,所以我們最主要是要防止,最好的方法就是多運動。」
「動脈粥狀硬化」,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想要保養血管,吃得健康、多運動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