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台灣人愈來愈不喜歡吃米飯,根據統計,平均每一年食用米飯的量,竟然是二十年前的一半!加上烏俄戰爭導致全球麵粉價格飆漲,「鼓勵多吃台灣米」,再度成為話題。營養學家建議國人應該多攝取全穀,因為全穀不僅營養價值高、也可以提升膳食纖維的攝取量。究竟什麼是全穀?全穀飲食可以怎麼料理?帶您一塊認識。
全穀指的是穀麥類植物的種子,必須要完整保留全穀粒的三個重要部分。麩皮、胚乳和胚芽,位於最外層的麩皮組織堅硬而粗糙,是植物用來保護穀粒的纖維構造,中間的胚乳則占穀粒內部的最大體積,蘊含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提供植物發芽所需的能量,也是我們主要食用的部位。胚乳的基部側面有一顆小小的胚芽,是種子發芽的位置,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與脂肪,具有高度的營養價值,在食用時,必須要完整攝取這三個重要部位,才符合全穀的定義。

糙米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菸鹼素、礦物質和植化素等,所包含的營養成分幾乎是精白米的3倍以上,不只這樣,多吃全穀類食物還可以幫助我們攝取大量膳食纖維喔。

營養學家建議,我們一天之中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全穀,或未精緻全穀雜糧。要落實餐餐全穀,雖然不太容易,但只要一點點巧思,全穀飲食也可以是一道道美味的家庭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