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
同時具有婦產科醫師身分的藍委陳菁徽,近日分享一名41歲女性由於親弟弟出櫃,傳統大家庭生育壓力落在她頭上,在經歷了多次打針取卵、甚至3次流產後,終於穩定懷孕。然而貼文一出,卻引發社群熱烈討論,網友不僅質疑「壓迫姊姊」、「把姐姐當作生育機器還沾沾自喜」,更抨擊陳菁徽,「被情勒的恐怖故事還拿來當廣告,真是夠了」、「公開發這種恐怖文章的人,竟然是立委又是醫師。」。
國民黨立委陳菁徽週二在臉書發文,分享由其創立的生殖醫學機構「宜蘊醫療」成功案例。一名現年41歲女性結婚多年,原本沒有想要生小孩,未料親弟弟突向家人出櫃,瞬間傳統大家庭的生育壓力便落在她頭上;甚至親弟弟更稱出國代孕太貴,「我直接養妳的小孩一樣啦」。
該名女性只好39歲才開始拼生育,不僅經歷了多次打針取卵,甚至曾流產3次,直到今年終於穩定懷孕。陳菁徽指出,該名女性好不容易收集完足夠多的染色體篩檢正常胚胎後,最後靠著自然週期胚胎植入成功,但弟弟卻問「怎麼不直接懷雙胞胎?」
雖然貼文並未說明,該名女性是否為「替弟弟代孕」,但文章一出,卻引發社群熱烈討論。有網友便對文章感到噁心,「壓迫姊姊」、「把姐姐當作生育機器還沾沾自喜」、「怎麼可以把這麼噁心的事情美化成童話故事」、「把女生當成生育機器,莫名其妙的壓力落在她身上,這麼噁心的鬼故事還被妳當成美談?」、「不要把壓迫女人的故事當童話故事在講」、「這件事本身已經夠噁心了,還被當成美事一樁分享更是噁上加噁」、「問怎麼不生雙胞胎太噁心了…」、「觀念如此扭曲、公開發這種恐怖文章的人,竟然是立委又是醫師。」
還有網友表示,弟弟視姐姐的子宮只是省錢的道具,「你沒在用所以借我用一下,真的是節儉的一家人」;也有網友認為,他以為人工生殖技術的發明是要造福想生的人,「連她想不想都無法判斷,妳真的有資格有醫德當醫生嗎?」
其實衛福部在去年便提出《人工生殖法》修正草案,原將代理孕母入法;但在民進黨團提出疑義後,最終衛福部決定要把代理孕母部分脫鉤處理。草案版本則維持衛福部先前定調的方向:放寬女同志、單身女性可使用人工生殖技術,未納入代理孕母。
昨日晚間陳菁徽也在該則貼文補充,原本文章篇幅有限說明內容不夠清楚,導致部分網友對個案與其家庭產生誤解甚至批評,她第一時間很擔心個案的情緒,但與個案通完電話後決定做些補充。陳菁徽指出,首先個案想表達謝謝大家的關心,看見大家的留言很震驚,自己的生命故事與家人互動的關係會引起這麼多討論與迴響,「我們都認同可以把故事說明更完整,避免誤解。」
陳菁徽強調,該個案與先生是經過充分的討論,才決定要踏上生育之路,但是過程很辛苦,其先生也曾不斷勸退;但個案覺得,她很肯定自己想要有孩子,不想留下遺憾。「生孩子不是為了誰,而是圓滿自己想要成為一位母親的願望,這個願望確實是過往她從未想過的。」
「個案找上我分享她這一路以來的經歷,我能感受她跟全天下想要有自己孩子的媽媽一樣,很期待新生命的到來。」陳菁徽也說,她分享自己跟親弟弟的關係是非常緊密,明白身為男同志在當前的環境下是無法生育;也因為她本身想要生兩個,弟弟才問為何不一次植入兩顆胚胎,其實弟弟的疑問也是多數人的迷思,經過解說才知道雙胞胎的風險,個案也接受建議一次植入一顆胚胎。「當弟弟提出願意一起撫養照顧孩子時,當然舉雙手贊成,因為這個孩子也多了兩個爸爸的愛與照顧,一家人都很期盼寶寶的到來。」
最後陳菁徽指出,台灣是個多元包容的社會,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每個人也有權利做出自己的生育規劃,家庭壓力不該成為束縛,社會評價也應尊重當事人的決定,畢竟這樣才是真正尊重女性自主權,也願社會多給願意生育的人多一點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