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郭嘉柔報導
日本漫畫家竜樹諒(たつき諒)在2021年10月推出《我看見的未來 完全版》,內容預言2025年7月5日,日本和菲律賓之間的海域將發生火山爆發,引發地震與巨浪高達上百米的海嘯。隨著日期越來越近,網路上的議論聲也變得越來越多,香港航空公司更因此刪減飛往日本的班機,導致人心惶惶。不過日本地震專家長尾年恭出面分析,大規模海嘯等說法,同時指出最重要的一事。

日媒《デイリー新潮》以「距離『日本沉沒』的預言日只剩『3天』…」為標題指出,今(2025)年4月香港的廉價航空公司宣布減少往來仙台與德島的定期航班,經過調查此舉與「末日預言」有關,但擅長地震預測的東海大學・靜岡縣立大學客座教授「長尾年恭」,明確指出預言中所說的「日本與菲律賓中間的海底」,但此區塊並無火山活動,也不具備發生地震的地質條件。長尾年恭進一步說明,「地震是由板塊之間的錯動引發的,而那個區域並沒有板塊邊界,歷來的觀測記錄中也從未發生過大型地震。」,而根據全球地震分布圖,地震的震源通常集中在板塊邊界周圍。

從理論上來看,「日本與菲律賓之間的海底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此外,像是「將發生東日本大震災三倍的海嘯」、「海嘯會讓香港、台灣、菲律賓連成一片」的說法也毫無科學根據。長尾年恭解釋,「海嘯的高度取決於地震引起的海底地形變化,即便是南海海槽大地震,也難以出現超過東日本大震災的海嘯。」;此外,海嘯的衝擊並不會讓陸地隆起,實際上是「海底的隆起與下陷引發海嘯」,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是相反的。長尾年恭強調,「像是『幾月幾日幾點幾分』這樣精確指定日期與時間的地震或火山爆發預測,在目前的科學中是絕對不可能的。這是地震學與火山學界的共識。」。

雖然以科學角度分析,大地震預言沒有事實依據,但長尾年恭也呼籲「即使與預言無關,也必須做好準備」,因為無法完全否定7月5日日本某地可能發生巨大地震的可能性。長尾年恭指出,可能造成重大災害的「南海海槽大地震」,平均大約每100年就會發生一次,而上一次是在1946年的「昭和南海地震」,雖說無法斷言未來20年內一定會發生這類地震,但可以說「發生的機率正日漸升高」,就連日本政府都認為未來30年內有80%的機率會發生,所以「7月5日發生大地震的可能性並非完全為零」,但那是機率問題,就算那天真的發生了地震,也只能說是偶然而已。

長尾年恭最後提到,「即使機率非常低,只要『不是絕對為零』,我們就應該時時刻刻對地震與海嘯有所準備。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地震與火山之國』,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這片土地永遠伴隨著某種自然風險。例如,如果討厭地震,遷往沒有山的地區也許能降低風險。但是,日本之所以擁有溫泉與豐富的自然環境,也正是因為有地震與火山的存在。我們該如何在享受『自然的恩惠』與面對『風險』之間取得平衡,這是國家與個人都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