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
日前有漫畫家預言7月5日會有大地震重創日本,導致各國赴日旅遊人潮銳減。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前主任郭鎧紋表示,依歷史數據推算,未來一個月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的機率可能達71.61%,但他也強調,目前全球地震處於「平靜期」,所謂「地震前兆」也非和地震有關聯,民眾不必過於擔心。
郭鎧紋說明,「海嘯雲」是氣象現象,原因是夏天的陸地因太陽照射溫度高,配合海邊濕冷空氣,造成陣風鋒面(gust front)切進來,當冷空氣碰上熱空氣,前者將後者抬升,形成類似「捲狀」的雲,遠遠看就像是海嘯一樣,但與海嘯之間並無關聯。
至於火山爆發部分,新燃岳火山沉寂多年卻突然噴發,是否和太平洋火環帶活躍有關?郭鎧紋解釋,新燃岳為活躍火山,這次噴發應為局部活動,不會觸動太平洋火環帶發生大規模地震;他分析噴發原因,是沖繩海槽擴張過程中,岩漿與熱水觸動斷層所致,與火環帶活躍較無關聯。
郭鎧紋從過往數據分析全球「規模7以上地震」的發生頻率,自1990年以來,全球每年規模7以上的地震次數,平均每年約15次,到了近期頻率有變低;而2024年為10次、今(2025)年上半年則是5次,郭鎧紋認為現正處於「平靜期」。
郭鎧紋續指,上次規模7以上的地震,發生在5月2日德雷克海峽(Drake Passage)、規模為7.4,之後至今便無類似規模地震;郭鎧紋以統計學概念指,未來一個月「不發生規模7以上地震」的機率約為28.39%;而發生率便是71.61%,他也澄清,這不代表大地震發生率會因長時間不震而增加,也可能象徵地震間隔期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