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 /周刊王
台北市議員許淑華2日表示,從台北市長蔣萬安上任以來,約2年時間北市卻出現10起大小「天坑」案件,呼籲市府慎重看待,全面強化新工處、建管處、水利處等跨部會控管,拴緊螺絲。
台北市松山區長春路與慶城街46巷口1日白天路面出現坑洞,儘管台北自來水事業處接獲通報後立即前往現場並停水搶修,也在當晚8時將受影響之自來水管線修復完畢並恢復供水,仍讓不少居民抱怨,怎麼好端端沒有地震等災難卻突然出現「天坑」,質疑施工品質有問題。
許淑華則指出,此次「天坑」應是自來水管系統性老問題,以台北市全境來講,老舊自來水管還有至少三分一需要改善,儘管北市府已完成編列約新台幣150億預算,預估耗費十年陸續完成汰換工程,仍緩不濟急。

許淑華進一步分析,其實天坑的成因還可能是地質鬆軟、土質流失或掏空、重型工程車輛反覆行經造成路面損壞,當然也不排除建商違法施工甚至材料偷工減料等,每種可能都不可等閒視之。她呼籲,無論原因是什麼,既然天坑事件頻傳,就該加速老舊管線汰換工程,第一步先評估加速汰換的可能性,以利儘速實現汰換任務。
許淑華重申,市府該鄭重看待這件事,並以此為契機,全面強化台北市新工處、建管處、水利處等跨部會,日常控管建商、監工、驗收、日常檢測等方面的水準,要拴緊螺絲並規劃改善方案,給市民一個完整的交代,讓所有用路人安心、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