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強化全民科學素養、推廣科學傳播教育,世新大學於7月2日集結國內科學傳播社群之學者專家舉辦座談會,聚焦國內科普教育與科學傳播發展。校長陳清河指出,世新與民視合作製播「科學再發現」節目已逾十年,並跨足Podcast、OTT等多元推廣平台,下半年亦將深入偏鄉與原鄉中小學舉辦科普講座活動,座談會中積極串聯產官學研,共同攜手我國科學傳播之普及與創新。
世新大學校長陳清河表示,世新與民視產學合作的「科學再發現」平台已超過十年,目前於民視新聞台與民視台灣台固定播出,亦透過國內最大本土OTT平台LiTV 的CH 365頻道全年無休播映。另由世新廣播電台製播「科學再發現」Podcast專訪節目,同步於Apple Podcasts、SoundOn平台上架,世新大學將持續扮演我國科普知識推廣之角色,辦理科學傳播論壇,並於下半年深入偏鄉、原鄉之中小學,推展科普講座及活動,落實大學社會責任。

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於會中分享,第65屆全國中小學科學展覽會將於7月14日至20日在新竹清華大學舉行。該中心將在科展中設置「吉娃斯愛科學」主題館,於「清大竹屋」展示原住民族科學探究、互動動畫、DIY及VR/AR體驗等活動,致力推廣文化融合的科學教育。

國家實驗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名揚指出,該院所推動的「科學家的秘密基地」科普展覽目前正於全國北中南三地展出,包括台北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台中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以及高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等地,十分適合暑假期間親子同遊,提升全民科學體驗。

與會學者專家也提出觀察,因值暑假期間,理工與AI相關營隊報名熱烈,像是國實院之「半導體科學探索營」,報名在上線後一小時就迅速額滿,但在大學卻有理工科系學生開始退修教育學分的現象,與會專家憂心,理工人才若全面走向企業,將導致未來中小學的科學師資短缺,科教人才將面臨斷層風險。
世新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蘇建洲以達爾文進化論為引,強調人類因具備「說故事」與「相信故事」的能力而得以進化。他在會中呼籲,傳播人應持續提升科學敘事與信任科學的素養,強化科學傳播的社會影響力與說服力。
產業代表超人睿奇製作公司董事長顧超分享,近期構想打造一輛巡迴全台鄉鎮的「科學節目播映車」,主動進入偏鄉播映科學影片,期許這種創新作法,能進一步縮短偏鄉科學教育資源落差,讓更多孩童接觸到科普影音資源,提升學習機會。

科學教育推廣相當不易,須要有穩定與足夠經費的公部門支持,臺灣氣候服務聯盟理事長陳泰然說明,根據《科學技術基本法》,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簡稱科發基金)保管運用之研發成果收入,每年應提撥千分之五以上經費,用以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工作。因此他呼籲國科會「應做對的事情」,依法將提撥科發基金之經費,辦理推廣科學知識普及化工作,積極推動科普產業化之發展,以提升國民科學技術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