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鎖網紅帳號卻不管詐騙廣告? 吳靜怡籲《數位中介法》管社群平台

  • 發佈時間:2025/07/07 11:51更新時間:2025/07/07 11:51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鎖網紅帳號卻不管詐騙廣告? 吳靜怡籲《數位中介法》管社群平台
政治評論員吳靜怡。(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科技發展雖帶來便利,但也讓犯罪的傳播更快、更容易,台灣近年不僅詐騙案猖獗,線上及網路詐騙的受害民眾更是暴增,迫使政府必須修法應對、加強打詐力道。對此,時常針砭時事的媒體人吳靜怡今(7)早發文指,台灣人平均每天被詐金額高達4億,從臉書、IG到YouTube,詐騙廣告數十億橫掃各大平台;面對如此情況,吳靜怡怒問,請問《數位中介法》何時才能啟動?立法院狂喊要打詐,難道是打假球?

更多新聞: 快新聞/颱風丹娜絲回馬槍? 鄭明典示警北部海面「環流重組中」

吳靜怡說明,上述社群平台的詐騙廣告,尤其針對長輩、女性與年輕族群,誘導購買假商品、點擊釣魚連結、虛假投資等;她指出,這些廣告多半透過社群平台付費推播,甚至混入論壇與匿名社群,偽裝成真實內容,讓很多學生被騙也不敢給爸媽知道,簡直防不勝防。

因此她痛批,社群平台現在竟然還進一步將內容審查,交給演算法與人工智慧黑箱處理,不但未能攔阻詐騙廣告,反而讓一大批正當使用者遭誤封、停權;例如網紅「四叉貓」,其臉書帳號近日遭永久停權,且幾百位網紅、店家、社團管理員,也陸續傳出無預警封鎖、帳號消失,甚至連申訴通道都無處可尋!「到底是因為AI誤判?還是網軍系統性檢舉、惡意出征?」,吳靜怡問。

她接著還舉例道,民進黨北市議員林亮君被威脅,卻因為對方使用VPN、跳轉境外IP而無法追蹤,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吳靜怡因此批評道,立法院天天狂吼、說要「打詐」,卻對《數位中介法》草案完全不採取動作;2022年首度拋出草案後,因爭議退回,至今超過兩年毫無進展。「立法院讓台灣繼續陷在資訊詐騙橫行、平台規則不透明、用戶權益失衡的數位危機裡」,她說。

快新聞/鎖網紅帳號卻不管詐騙廣告? 吳靜怡籲《數位中介法》管社群平台
行動科技發達,導致詐騙更加盛行。(圖/民視新聞資料照)

吳靜怡強調,《數位中介法》真的很重要,應規範連線服務提供者、快速存取服務提供者、資訊儲存服務提供者等,必須要有責任、透明度、以及內容管理機制。對此,她提出3項建議,第一,打擊詐騙廣告,要讓平台對廣告內容負起責任,必須立法要求透明與下架機制,否則「廣告詐騙」永遠橫行;第二,保障用戶帳號權益,若正當帳號被錯誤封鎖,現在的用戶卻連一個明確申訴機制都沒有,立法應要求平台建立申訴與回應流程、必須在台灣設立服務辦公室,建立平台治理與使用者權益保護間的平衡。

以及,要求平台揭露演算法與風險治理,吳靜怡表示,現在所有的社群平台,都以「商業機密」之名,包裝其排序與審查邏輯;但這些演算法,卻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資訊接收與言論能見度。透過立法,可要求平台揭露風險評估報告、設立獨立監督機制。

吳靜怡也質疑,《數位中介法》明明很重要,立法委員們到底在害怕什麼?擔心自己的假帳號軍團被抄嗎?她指出,根據警政署「165反詐騙儀表板」,2024年詐騙損失超過台幣1兆、平均每天損失約4億,且為吸引年輕人,詐騙更轉向PTT、Dcard、Instagram、TikTok等平台,大量利用假帳號與客製化廣告。

她續指,《數位中介法》可要求,平台得建立對抗網軍與資訊操控的防火牆,必須辨識哪些是假帳號、哪些是組織性操控、哪些來自境外,平台應負起一定程度的「中介責任」。

吳靜怡強調,任何政黨也都不應該為了包庇自己,讓社群平台淪為政治操作輿論的戰場,犧牲全台灣人的利益,且讓詐騙廣告大行其道,真實經營者卻被系統封殺。「數位中介法的新草案,還要躲到什麼時候?如果我們不及早制定制度,下一個被消失的,可能不是帳號,是整個台灣的言論自由、與資訊公平的社會基礎」,她說。


更多新聞: 快新聞/美國對等關稅揭曉倒數!吳思瑤曝1事「台灣底氣足」:請全民集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