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MUZIK
教育部委託實踐大學音樂系辦理的「樂器銀行」計畫,由民眾捐贈自家已不再使用的樂器,媒合全國需要的學校,當中許多更是資源較為缺乏的偏鄉學校,讓不論何處的學子都有學習樂器的機會,達到教育平權的目的。此計畫受到熱烈回應,10年來已募集超過5千件樂器,總共有633所學校受惠,並且舉辦了171場的音樂講座與夏令營,為台灣的孩子們留下美好的音樂記憶。為了慶祝此計畫進入10週年,7月1日下午2點於實踐大學,也舉辦了「拾光樂章」音樂會,邀請五所受贈學校的樂團演出,分享他們這段時間的成長。
「樂器銀行」計畫主持人暨現任國立臺灣交響樂團團長歐陽慧剛表示,學習音樂帶給學生的,不只是演出,而是自信心的展現:「音樂的力量,能夠產生人類偉大的魔法。」而「樂器銀行」這10年來,也把這份魔法散播到全國各地,以方位來說,最北至連江縣莒光鄉,最南至屏東恆春,最西至金門烈嶼,最東甚至將一台鋼琴送至蘭嶼!除此之外,對於非都會區的學校來說,樂器維護不易,「樂器銀行」也會安排樂器維修師到各學校去,對學生進行基礎的保養維修課程,讓這些民眾捐贈的樂器,都能受到妥善的管理與照顧。
7月1日參加「拾光樂章」音樂會的五所學校,都是受到「樂器銀行」多年支持的樂團。首先登場的是臺東縣立寶桑國民中學,原本學校的管樂隊由於樂器不足,只能進行簡單的升降旗一是,在「樂器銀行」捐贈數十把銅管樂器下,寶桑國中成立了行進管樂隊,並且在全國音樂比賽中榮獲「特優」佳績,這日除了演出《小號志願軍》、英國民謠《This Old Man》等經典旋律外,更世界首演了作曲家蕭育霆量身打造的全新創作《祖靈狂想》,現場更結合了舞者表演,展現原民文化與當代音樂語彙的撞擊,以校級樂團來說,實屬不易。
接下來登場的是雲林縣土庫鎮越港國民小學,此學校在2021年從分校獨立,創立時就在校長的理念下成立弦樂團,至今四年已能演出韓德爾等作品,也讓孩子們建立起上台演奏的自信。而位於臺南市關廟區新光國民小學,全校只有20位學生,就有9位是打擊樂團的成員,以多首小品展現出他們的活力與熱情。另一個新竹縣關西鎮玉山國民小學,更是讓全校43位學生全數參與兒童樂隊,用口風琴、手風琴加上打擊樂的形式,演出大型的音樂創作,也讓在場觀眾感受到無比震撼。
最後登場的澎湖縣立馬公國民中學,則是擁有超過50年的國樂團傳統,長年以來都在地下室進行團練,被戲稱為「地下樂團」。更具挑戰的是當地缺乏樂器維修資源,送往本島費時費力,還有運送的受損風險,「樂器銀行」在此不只媒合二胡、大提琴等樂器,更派遣專業維修師赴澎湖,攜帶工具親自到校指導師生進行樂器保養與簡易維修教學,讓學生能夠更加順利地演奏。在音樂會演出的絲竹樂團,表現十分優異,擁有媲美職業擊樂團的水準,也為「拾光樂章」音樂會畫下完美的句點。
展望未來,「樂器銀行」將持續強化與企業及社會團體的合作關係,積極募集並媒合偏遠地區學校最迫切所需的樂器類型,如低音直笛、大型打擊樂器、小中提琴等,協助學校完善樂團編制、提升教學品質。此外,在海國樂器的慷慨贊助下,樂器銀行目前已有70把全新電吉他,誠摯邀請有意成立電吉他社團的學校踴躍提出申請。不管是捐贈或是受贈方,有興趣者皆可至「樂器銀行」的官方網站上洽詢,為孩子們留下珍貴的音樂學習時光!
更多古典樂新訊息:MUZIK閱聽古典樂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