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外界好奇,明明消防員都穿救生衣,怎麼還溺水?其實事故地點被專家形容為水壩「致命渦流區」或稱「沸騰區」,白色冒泡的潭面,也就是所謂的"翻滾流"。因救生衣浮力會與渦流吸力抵銷,導致人反覆被捲入渦流,形同「半浮半沉原地打轉」,如同捲入洗衣機一般,即使擅長游泳也難以脫困。也傳出意外三大要命因素。
救難人員出動橡皮艇,似乎打算慢慢接近溺水立槳,越靠近水壩區域,水流越強勁,來到垂直交會處,整艘橡皮艇,卻突然像吸過去一般,呈現九十度轉向,不斷被水流沖刷,最後整艘船翻覆,救人的警消有人沉入水裡,有人則是浮出水面,五名勇消載浮載沉,一人不幸殉職,有兩人送醫搶救後,恢復呼吸心跳。台北慈濟醫院內科加護病房主任蘇文麟表示「張先生因為是將近急救了16分鐘,才恢復心跳,但是在血壓跟心跳方面,都非常地微弱,曹先生的話在6分鐘的時候,就有恢復心跳,兩位當時在到院的時候,都是瞳孔放大有一個缺氧的現象。」

34歲曹雙全,今年一月兒子剛出生,還沉浸在為人父的喜悅中,有11年義消資歷的他,過去每年也都有定期接受,船艇操作、應用繩結訓練,臉書湧入親友替他集氣加油,37歲的張敬謙,則有七年資歷,擁有包括救生員以及激流救生的證照,兩人現階段都還陷入昏迷,而針對水壩救援,過去就有特搜教官,示範演練。屏東特搜隊教官示範救援表示「放輕鬆。」救生艇慢慢靠近溺水民眾,隨後再由救難人員,跳入水中,透過牽繩將人緊急從「翻滾流」水域拉出,順利逃生。水域玩家阿水表示「(訓練時)基本地船首要對流,可能不要接近白泡的翻滾流區域,用靠拋繩不要用人力,去觸碰到強流區會比較適當。」一般而言,來到水壩交會或是瀑布下方,很明顯有白色冒泡,就是所謂的翻滾流又稱沸騰區,水流會宛如洗衣機般,不停翻轉攪動,如果要擺脫強勁水壓,只能順著潭底水流較平穩的區域,平行游出,才有機會脫困。

但基層傳出抱怨,一年一次的水域常訓缺乏「翻滾流」訓練,當天救難艇搭載5人太多,也沒有按SOP另一艇在後方待命應變。三大要命因素外,還傳出疑似闖入禁區的同行友人,不斷催促警消救人,為了跟時間賽跑,才會一次在小艇坐上五人,但真相是不是如此?有待檢警後續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