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8種好油脂食物」、「網推雙北Top 10健行步道」。這些網路聲量的調查報告,相信你我都曾經看過,不少議題既有趣味又具參考價值,都是出自於意藍資訊的雲端資料分析平台,以24小時不間斷掌握市場最新情報,用AI技術把數據提煉成金。
AI提煉數據 創造新價值
意藍創辦人楊立偉在就讀台大資管博士班期間,萌生了創業的想法。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當時,他希望能將學術研究中的搜尋與語意分析技術,實際應用於企業場景,解決資訊處理上的痛點。早在國中時期,他就自學電腦程式,幫人除錯(程式錯誤)賺錢;大學時更奪下全國大學電腦程式設計比賽冠軍,展現過人的技術實力與創業潛力。
自嘲出道很早的楊立偉透露,大學聯考的數學成績是全國第2高分,沈赫哲補習班請他去當數學輔導老師。當時,因為補習班的學生太多,沈赫哲徵求寫程式高手幫忙設計點名系統。結果楊立偉自告奮勇,最後不只做點名系統,連讀答案卡、刷卡等系統也都做了,之後他決定變成套裝軟體,再賣給其他的補教業者,讓他一口氣賺了好幾桶金。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相信軟體可以複製。」楊立偉在台大讀博士班的時候,創下了一個新紀錄,當時他一手打造完全免費的落點預測系統,那1年台灣考生有12萬人,沒想到竟有10萬名考生用過這個系統,流量大到讓台大資管院的網路癱瘓。楊立偉第一次見識到,靠著網路快速擴散,竟能讓一套軟體被這麼多人採用。
現在,楊立偉身兼多職,不只擔任台大兼任助理教授,還連續5年獲選為優良教師。他的AI與數據課程非常搶手,一間教室頂多坐滿兩百人,卻有800名學生登記抽籤。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意藍董事長陳甫彥是第一批領投的投資人,同時也是易遊網董事長。他說,「Bug(楊立偉英文名)他們有我沒有的技術!」陳甫彥透露,自己在網路時代創立易遊網,因此對意藍團隊惺惺相惜,最後以個人名義投資。他苦笑說,沒想到2007年到2012年,意藍仍在摸索商業模式,頻頻碰壁。「這5年,我每年都有掏錢出來,很害怕投資變成無底洞!」
「每個技術背景出身的人,都會認為自己的技術是殺手級的應用。」陳甫彥說,意藍一開始想做「台灣的Google」,但光是帶著熱忱與技術是不夠的,最後逐漸在實務中體會到商業模式與市場需求的重要性。
「短短5年內,我們至少打掉重練3個版本的產品。」楊立偉感嘆地說,終於在2012年迎來勢如破竹的成長,敲開了知名美商消費品牌廠的大門,同年決定推動SaaS(軟體即服務)訂閱制,成為公司營運獲利的第一個轉捩點。
過去,這些知名的消費品牌大廠為了解消費者的喜好,會固定購買國際市調機構如尼爾森等的報告,卻缺乏連續且滾動的調查數字,相較之下,意藍不僅以1/3的價格提供同樣精準的調查數據,還能持續追蹤。楊立偉直呼,獲第一品牌青睞後,第2、3名的競品業者也跟進埋單。
下一波熱潮 企業知識管理
意藍透過軟體機器人每天從公開20多萬個網站資訊,爬梳與蒐集高達60億至70億個繁體字,等於超過6座市立圖書館的藏書量,巡邏台灣一圈大概只需要15分鐘,現在的算力(訓練資料)規模已可支援超過100億字的處理量。對品牌業主而言,無論行銷選題、商情調查或危機應對,都能獲取第一手回饋,大幅提升決策效率。
《財訊》雙週刊指出,生成式AI下一波的爆發點是企業的知識管理。資策會軟體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韓銘揚表示,如何借助AI將公司內部的知識管理進行改善與優化,提供對的AI模型服務,就非常關鍵。
與一般的數據服務業不同,意藍建構自有的eLAND GOAT大型語言模型,其參數量達到700億,已相當於Meta的Llama開源模型,而公司仍持續進行版本優化,依企業應用量身打造專屬GenAI知識管理工作平台,以及企業專屬GenAI模型服務。
意藍靠著3大技術核心:搜尋引擎、語意分析、數據處理,獲得9成以上的客戶續訂率,創造出8成以上的高毛利率,要當最純的AI軟體公司。…(本文出自《財訊》雙週刊741期)
延伸閱讀:
川普寄出首批關稅通知函!日韓關稅沒降為何股市上漲?4個QA一次掌握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