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中心/楊凱安、宮仲毅、謝漢暘台北新北報導
漢光41號演習進入第七天,國軍在新北市八里演練"縱深防禦"作戰,以阻止解放軍登陸後推進為想定,設置六道阻絕工事,搭配雲豹甲車火力,掩護前線官兵後撤,具反裝甲特性的拖式2B飛彈車也現蹤;此外憲指部凌晨在萬板大橋,模擬阻止解放軍跨橋進到首都,這也是首度全面封鎖橋樑進行演練。
連接雙北的萬板大橋,凌晨時分槍聲大作,漢光41號演習第七天,憲指部在萬板大橋演練「橋梁守備及據點群作戰」。

以解放軍要從新北進攻台北作為想定,國軍在橋上設置四道阻絕,包括鐵拒馬、鋼刺蝟、蛇腹型鐵絲網、戰防雷、紐澤西護欄、阻絕尾車、徵用民間公車,以及美製新式裝備「艾斯科防禦工事」,減緩敵軍前進時間,搭配雲豹甲車、迫砲等火力攻擊,殲滅試圖進犯首都的敵軍。
鏡頭轉到新北市八里,想定解放軍登陸後準備進攻城市,國軍設置六道阻絕工事,並以小部隊搭配CM-34雲豹甲車火力輸出,掩護前線官兵後撤,遂行「縱深防禦」作戰,其中最大亮點,就是具反裝甲特性,首度參與漢光演習的拖式2B飛彈,總統賴清德也傳出赴現場視導。

軍事專家施孝瑋:「戰甲車通常最脆弱的地方,也就是它裝甲最薄弱的地方,通常就是它車輛的頂部,今天你換成是一個,攻頂的反戰車飛彈的話,它從上方往下俯衝攻擊的時候,它本身爆炸之後,炸藥所產生的效能會對於車輛上方,以及車輛脆弱的部分,直接造成它癱瘓,甚至於能夠引燃它車內彈藥的引爆方式。」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國軍今天就是藉由這種堵塞線,加上火力掩護的方式,強迫共軍必須走國軍預測的道路,藉由不斷往後轉進的過程,吸引共軍不斷深入國軍主要的火力交叉地帶,或是主要埋伏的熱區,等到進入關鍵點的時候,國軍就會動用後方的預備隊等等前進支援,做最後的包圍跟殲滅。」
從橋樑到陸地,軍方持續透過各式想定驗證,從中找出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