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家該多方尋求合作,找到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法國鋼琴家格雷爾薩默訪台記

  • 發佈時間:2025/07/25 17:30更新時間:2025/07/25 17:30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音樂家該多方尋求合作,找到與世界對話的方式」-法國鋼琴家格雷爾薩默訪台記

文/MUZIK

7月14日晚間於台北誠品表演廳,台灣法國文化協會所舉辦的「仙女、夢境與舞蹈」音樂會,帶來了別出心裁的演出:由鋼琴家大衛.格雷爾薩默(David Greilsammer)精心安排曲目,以英國女性作曲家喬姬.沃德(Georgie Ward)的世界首演新曲做為正中核心,往外展開為對稱型的安排。特別的是,格雷爾薩默在演前表示,他相當喜愛台北的城市感,並且依照這份感受調整了此晚的曲目,加入了匈牙利作曲家李格悌與俄國作曲家普羅高菲夫作品,並且取消原本安排的拉威爾,讓此晚的曲目聽起來更加「現代」,用更貼近當代聽眾的世界,與台灣聽眾慶祝7月14日的「法國國慶日」。

更多新聞: 爸媽取名太奇怪! 日男「求職被當惡作劇」:參加喪禮好尷尬

此點也與兩日後,於16日下午在台北史坦威中心舉辦的公開大師班裡所講述的音樂想法,不謀而合。格雷爾薩默在被問起自己會與許多不同類型的音樂家或是表演藝術家合作時,背後帶著什麼樣的想法:「音樂家不該等待,而是要主動尋求多方合作方式!」像是格雷爾薩默自己就與爵士音樂家、現代舞者或是芭蕾舞者有過許多合作:「尤其像是爵士樂裡的『即興』,其實原本是古典樂的傳統,這個傳統卻在音樂教育的學院化後消失了,反而是在爵士領域裡保留了下來,也讓我學習了很多。」舉個簡單的例子,格雷爾薩默在演出莫札特鋼琴協奏曲時,都會嘗試演出自己所寫的裝飾奏,而非莫札特留下來的版本,理由相當簡單:「其實莫札特會特別寫的裝飾奏,都是為了琴藝不佳的學生所寫!相信莫札特如果到當代,一定會樂於聽到鋼琴家們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演出裝飾奏段落。」

同時,他也極度鼓勵音樂家們要演出當代作品:「演出與我們同時代的人的創作,這才是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他指出過往的音樂家們,從巴赫、莫札特、蕭邦到李斯特等,其實沒有人會像現在一樣,特別去演出過往作曲家的作品:「他們都是演該時代的曲子,這樣才能與觀眾產生共鳴。」當然,現在的市場或許很難接受純粹的當代曲目安排,但格雷爾薩默認為可以多做一點嘗試,把一兩首現當代音樂,對照放入節目安排中,也很容易能為整體演出做出一些改變──這點其實在7月14日的演出時有明顯表現,在沃德的世界首演新作演出後,後半的曲目明顯聽起來都更「現代」了,語彙與樂感與前半截然不同,也讓當晚的音樂有著相當有趣的層次感。

對於樂曲的精巧分析,也是格雷爾薩默在大師班的教學裡,展露無遺的優點,譬如他指出不要在拉赫曼尼諾夫作品裡做出過多的「彈性速度」(rubato),因

為「拉赫曼尼諾夫的樂曲鋪陳是相當宏觀龐大的,依照音符如實演奏才能展現出這樣的堆疊」;又或是他要年輕學子認真研讀史克里亞賓第四號奏鳴曲附的詩作,並且試圖在彈奏裡傳達出詩作裡的意象;還有在演出拉威爾《夜之加斯巴》的〈史卡波〉時,則是請學生想像把此首樂曲「管弦樂化」後會用哪些樂器呈現,藉此自然呈現出不同的層次。在他簡單地提示與指點下,接受指導的學子就能夠立刻展現出相當不一樣的改變,十分令人驚豔。

在被問起是否要讓孩子學習音樂時,格雷爾薩默是肯定的:「不是要讓他成為音樂家,而是讓音樂能陪伴他一輩子。」他更單純地說起音樂的優點:「音樂可以讓人生變得更快樂!」身兼指揮家與鋼琴家等多重身分的格雷爾薩默,可以說是身體力行體現了此點,在他的音樂裡,可以聽到縝密的思考,以及快樂的享受,也期待在不久地將來,還能有機會在台灣聽到他的演出。

更多古典樂新訊息:MUZIK閱聽古典樂 

24小時古典樂線上聽:MUZIK AIRMUZIK AIR

更多新聞: 屏東恐怖凶殺案 6旬男殺妻再自戕「昏迷送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