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
根據昨(26)日全國多地罷免開票結果,顯示罷免方遭逢大敗,國民黨24立委及新竹市長高虹安,通通度過罷免難關。因此,外界檢討罷免失利的聲浪,排山倒海湧現於各大論壇,而知名旅美教授翁達瑞也直言說,自己的人生不算順遂,但勇於檢討失敗,以便在逆境中迂迴前進;既然公民團體發起大罷免,投票結果是大失敗,那不免也要大檢討。針對罷免慘敗,翁達瑞羅列了4理由,包括中共滲透、年輕人仇視執政黨等。
翁達瑞坦言道,昨天的罷免投票顯示,公民團體連署成功的對象全部存活;這樣的大失敗必有大原因。因此他決定,大檢討先從大環境著手,暫時不檢討個人或決策,以免見樹不見林。首先,翁達瑞先指出,這次綠營的慘敗讓人驚訝,甚至連藍營都嚇到;就如同過去兩次地方選舉(2018年與2022年),民進黨慘敗也讓人驚訝。他表示,從歷史脈絡分析後,總共找到4個環境因素。
第一,翁達瑞表示,年輕選民仇視執政黨;過去30年經濟全球化,引進數億廉價勞工,壓低已開發國家的工資漲幅,以美國勞工為例,30年來的實質工資購買力,只不過成長約5%。他指出,廉價勞工進入全球生產體系後,為跨國企業帶來龐大獲利空間;而因為股票與房地產增值,資本家控制更多財富,導致勞工的相對剝奪感加深。
因此翁達瑞提到,工資停滯與財富集中,創造了所謂M型社會;資本家擴大政治影響力、勞工更顯弱勢。他說明,從紐約、舊金山、西雅圖、洛杉磯、倫敦、到首爾,都是房價飆漲、薪資調幅有限,導致年輕人生存困難。他坦言說,這個M型社會也在台灣出現,造成年輕人對執政者不滿;而過去9年,民進黨剛好都是執政黨,於是在反對黨煽動下,敵視執政黨成為部分年輕人的時尚風潮。
第二個原因,翁達瑞則認為與「言論平權和民粹政治」有關。他說明,財富集中必然引發反體制的民粹言論。但傳統時代,由於主流媒體把關,極端言論上不了新聞版面,無法蔚為風潮,更不可能左右選舉結果;如今社群平台普及,實現了言論平權,沒有主流媒體的過濾下,民粹言論可在社群平台瘋傳。因此翁達瑞認為,極端言論者可輕易找到同溫層,反過來將主流媒體邊緣化。
翁達瑞再指,對邊緣型政治人物而言,社群平台成為煽動民粹的工具;靠民粹崛起的非典型政治人物,甚至可讓建制派俯首稱臣。「問題是,民粹煽動者擅長見縫插針,但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他說。但最終,台灣就是無法倖免這波民粹主義浪潮,翁達瑞認為,柯文哲的崛起就是靠著網路民粹言論散播。「即便柯文哲已經因案被收押,繼任的黃國昌,仍繼續餵養支持者經不起邏輯檢驗的民粹言論」,他說。

第三個原因則是「中共政府長期滲透」,翁達瑞直言道,除了民粹主義興起,民主國家選舉也遭遇極權國家滲透;過去兩屆美國大選,社群平台都有大量誤導貼文,主要來源是俄羅斯與中國。他續指,台灣社群平台被滲透的情況更嚴重,原因繁多;對中共而言,言論滲透本少利多,穩贏不輸、其次,兩岸並無文化或語言隔閡,方便中共對台認知作戰。
翁達瑞表示,更不幸的是,台灣本就有國族認同分歧,部分民眾對中共滲透毫無警覺,甚至還有人主動或被動配合中國統戰;兩岸的認知作戰,早已在網路開打多時。他甚至警告稱,更嚴重的是,台灣各地媒體、宮廟、宗親會、社團法人、甚至教育機構等,都可看到中共統戰的影子,「如今就連國會議員,都可集體到北京被摸頭」。
最後一個原因則是「缺乏自我防禦的民主」。翁達瑞認為,台灣是民主開放的社會,卻也讓中共可長期滲透、如入無人之境;對所有民主國家而言,如何防止敵國滲透都是兩難。他說明,若要控管敵國滲透,基本人權必然受損;但若要保障基本人權,則有縱放敵國滲透的隱憂。
他以美國為例,指出聯邦政府早就發現抖音的危害,但就是拿不出有效對策,在國家安全與言論自由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但翁達瑞也說,儘管如此,美國社會並無國族認同分歧,對於防止敵國滲透仍有高度民意共識。他擔憂地說,面對中共滲透,國族認同分歧讓我們的政府更進退失據;前總統蔡英文任內,行政院曾提出數位中介服務法,目的在於抵禦中共滲透,最後卻無疾而終,因爲有損及言論自由的疑慮。
針對以上4點,翁達瑞表示,這是他對「大罷免、大失敗」提出的「大檢討」。他坦言說,這4項環境因素,其實存在一段時間了,而且沒有緩和,甚至還有加劇跡象。翁達瑞更指,無論罷團策略是否妥適、民進黨基層動員是否盡力、或行政院是否同意普發現金,這4項因素都是台灣的民主危機。他甚至表示,只要大環境沒改變,明年的地方選舉,民進黨還是苦戰、賴總統甚至可能成為虛位元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