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視論壇〉呂秋遠-五年後的你,會在做什麼呢?

  • 發佈時間:2025/07/31 11:20更新時間:2025/07/31 11:20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民視論壇〉呂秋遠-五年後的你,會在做什麼呢?

文/呂秋遠

李恕權,對於40歲以下的台灣人來說,應該很陌生。然而,他在1980年代,是影響台灣樂壇的重要人物。除了這個頭銜以外,他還是:

美國太空總署傑出優異獎得主、全美十大傑出青年、葛萊美音樂獎最佳新人提名(不是入圍)。當然,還有那首1983年的「迴」。

更多新聞: 〈民視論壇〉翁達瑞-王世堅的問題

「有一些聲音在我的胸懷,峰迴路轉如此糾纏。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知道何時才能向你說句話。越過千山萬水,已忘記疲倦的我,向晚的城市夜色未淹沒。你用你的一切,等待我的漂泊。我用我的漂泊,等待你的一切。」

他在這首歌出版之前,在美國已經是知名的歌手。當年的台灣,民歌風還是主流,但是這首歌迅速引起台灣樂壇的注意,不能說他是當時的流行教主,但是他獨特的跳躍表演風格,對於當時保守的樂壇來說,非常有意思,所以「蚱蜢王子」,就成為他一輩子的封號。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這首歌以外,就是「五年後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故事。

1976年,他19歲,在休士頓大學主修電腦,也在太空總署的實驗室兼職。他喜歡音樂,但是半工半讀的狀況,讓他心力交瘁。當時,太空總署很賞識他,如果繼續在這條路發展,他應該會成為很傑出的太空科技專家。但他就是「想」要做音樂,就是「想」,沒做。因為他擅長作曲,不擅長寫詞,他有個好朋友,叫做凡樂瑞(Valerie Johnson),擅長文字詩詞寫作。有天,他們兩個在德州鄉下的老家聊天,突然這位朋友脫口而出,問了他一句話:

「想像一下,五年以後,你會在做什麼?」

五年以後?李恕權呆住了,一時沒有回話,她繼續說:

「嘿!告訴我,你心目中『最希望』五年後的你,會在做什麼?那時候,你的生活會是什麼樣子?」

李恕權還沒來得及回答,她接著說,「不用急,你先仔細想想,完全想好,決定以後再說出來。」

想了一下以後,李恕權肯定的說:「第一,五年後,我希望能有一張很受歡迎的唱片在市場上發行,可以得到許多人的肯定。第二,我要住在一個有很多很多音樂的地方,與一些世界一流的樂師一起工作。」

她反問他,「你確定了嗎?」

李恕權很確定。

這時候,凡樂瑞緩緩的說,「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算回來。如果第五年,你要有一張唱片在市場上發行。你的第四年一定要跟一家唱片公司簽約。你的第三年,一定要有完整的作品可以給唱片公司。那麼,你的第二年,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你的第一年,就一定要把你所有要準備錄音的作品全部編曲,排練就位準備好。」

「那麼你的第六個月,就是要把那些沒有完成的作品修飾好,然後讓你自己可以逐一篩選。」「你的第一個月就是要把目前這幾首曲子完工。」「你的第一個禮拜就是要先列出清單,排出哪些曲子需要修改,哪些需要完工。」

「好了,現在,你應該已經知道你下個星期要做什麼了。」

「喔,對了。你還說你五年後,要生活在一個有很多音樂的地方,然後與許多一流樂師一起忙、創作,對嗎?」

「如果,你的第五年已經在與這些人一起工作,那麼你的第四年,應該有你自己的一個工作室或錄音室。那麼你的第三年,可能是先跟這個圈子裡的人在一起工作。那麼你的第二年,應該不是住在德州,而是已經住在紐約或是洛杉磯了。」

在談完以後,第二年,李恕權辭去太空總署的工作,搬到洛杉磯。1983年,他在音樂圈成為了一名「他當時希望成為的樂手」。

我想,他帶給我們的,不僅是當年的「迴」、其他音樂作品,也有他在人生態度上的追求,以及,那份「多管閒事」的態度。他始終是人生中的才子,無庸置疑。

五年後的你,會在做什麼呢?


本文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

※〈民視論壇〉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呂秋遠,律師
責任編輯/王玉榮

更多新聞: 〈民視論壇〉曹興誠-沒有掃除掉「假和惡」,不代表「假和惡」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