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美國總統川普已簽署行政命令,美東時間8月7日起對台灣進口的產品課徵20%的對等關稅,網路熱議一份經濟部未公開的內部研析,提到工具機、模具、塑膠製品與電子材料四大產業將首當其衝,甚至有的「形同棄守」,然而沒被點名到的紡織業者跟CTWANT記者大呼無奈,認為報告提到他們是「趨緩」,但實際上根本不是。
報告提到,日本目前對美關稅僅15%,加上日元貶值與台幣升值雙重不利因素,台灣工具機對美國市場將形同棄守。經濟部估算,若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至29元,工具機產業在20%關稅影響下,對年產值衝擊達3.67%。
扣件、模具、水五金、汽機車零組件、資訊硬體、電子零組件、鋼鐵、生技醫材、食品與通訊設備等,影響程度被評估為「持平」。是因部分項目仍受美國232條款課徵既有高關稅,或廠商早已將產能轉移至越南、墨西哥等地區,有助降低直接衝擊。
資訊硬體領域影響尤為顯著,主機板、CPU、記憶體、硬碟、顯示卡與電源供應器等產品年產值高達9850億元,其中9成以上為出口產品、6成銷往美國市場。在新關稅壓力下,預估產值將縮減 14.46%,為所有受評產業中衝擊最大者。
扣件產業方面估計產值將下滑9.05%。汽機車零組件方面估計產值減少5.52%。半導體產業儘管產值高達5.3兆元,但銷美比率僅4.5%,且技術競爭力強,評估對整體產值衝擊僅約0.5%。
至於紡織產業,報告認為衝擊趨緩,因台灣業者多已將生產基地移至越南與東南亞國家,該地區關稅底定且符合預期,訂單亦已陸續回流。
但一不具名紡織業者表示,看到這份報告簡直傻眼,因為紡織業有超過95%是中小企業,報告中卻引述大型成衣廠的儒鴻、聚陽發言人說法,就認為是趨緩,「他們是少數,我們才是紡織業的多數,根留台灣在地生產的大宗,是中上游的廠家」,業者怒批這根本不是第一線業者的狀態,明明衝擊很大,卻被無視,「難道我們就是活該被淘汰的低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