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保存錯誤易腐敗 專家:塑膠袋密封恐助細菌滋生

  • 發佈時間:2025/08/03 14:32更新時間:2025/08/03 14:32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洋蔥保存錯誤易腐敗 專家:塑膠袋密封恐助細菌滋生

圖、文/周刊王

洋蔥是許多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日常食材,但不少人都有過切開後發現內層變成茶色的經驗。熟悉洋蔥栽培的兵庫縣立農林水產技術綜合中心表示,這種情況多半與一種名為「鱗片腐敗病」的病害有關。


更多新聞: 美尋求終結加薩衝突 哈瑪斯拒絕交出武器換取停戰協議

根據《每日新聞》報導,鱗片腐敗病是由土壤中的細菌引起,通常在洋蔥生長過程中,莖部若出現傷口並沾上泥土,細菌便會藉此入侵。特別是在雨水多、氣候變化大的年份,病害發生的機率更高。

當腐敗嚴重時,洋蔥頸部會滲出汁液,外觀上就能辨別,但若腐敗程度較輕,單憑外表很難發現。即便生產與出貨時會嚴格檢查,病害仍可能在收穫後的儲藏或家庭保存階段持續惡化。

農林水產技術綜合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若只是部分鱗片變色或腐爛,將異常部位完全去除後仍可食用。但由於除了原本的致病菌外,腐爛組織上還可能滋生其他微生物,若腐敗程度明顯擴散,最好直接丟棄,以免增加風險。

至於是否會引發食物中毒,有專家解釋,若攝取量不多或經過加熱烹調,危險性相對較低,但若是生食,尤其在腐敗狀態下,則存在中毒的可能,需要格外謹慎。

在日常保存方法上,專家建議將洋蔥放置在通風良好、避開陽光直射的位置,例如屋簷下等地方。相反地,若將洋蔥密封在塑膠袋中並因溫差產生水珠,就容易造成細菌滋生。去皮的洋蔥應該冷藏,切碎後則可放入冷凍保存,無論哪種方式,都應盡快使用完畢,以保持最佳品質與安全性。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台灣啟動登月計劃 國家太空中心:2028年送上2任務酬載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