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詠琪、陳泊翰/日本大阪報導
來自台灣的編舞家黃翊,從小喜歡看小叮噹,長大後自學程式,讓機器人跟著他一起跳舞,這回首度在日本演出,吸引近600位觀眾,提早排隊卡位。
人潮擠滿大阪中央公會堂,長長人龍看不到盡頭,一路排到三樓,全是為了台灣舉辦的文化世博而來,近600名觀眾,進場卡位,欣賞黃翊與機器人庫卡的表演世界。橘色機器人就是庫卡,伸出長臂,與人類來段舞蹈,黃翊不只是舞者,也是庫卡的創造者,透過寫程式讓庫卡動起來,一分鐘的表演,要花約10小時撰寫,而靈感是他從小喜歡的日本卡通小叮噹,讓現場日本觀眾驚呼連連。

台灣編舞家黃翊說:「我的家境其實在小時候很辛苦,都是小叮噹陪伴我長大的,所以它的價值觀是我很認同的,就是人和機器和科技還有創意,其實是互相平衡互相幫助,能夠到小叮噹的故鄉來演出,對我來講意義很重大。」黃翊想傳達的,是人與機器可也能互助,如同小叮噹的道具,現場也提供庫卡模型,讓視障者觸摸,搭配口述影像,感受精彩演出。接著登場的,是來自台灣的電氣神將,紅臉千里眼、綠臉順風耳,搭配女神官舞者,震撼全場,而這對神將的造型,就像機器人般,讓日本觀眾印象深刻。日本觀眾直呼:「很帥,很像日本戰隊裡的英雄角色。」

電氣神將與造型藝術家李育昇:「的確我是受日本的動漫,以及卡通影響長大的七年級生,神明的背後有蠻明顯像脊椎一樣的,裝甲的甲片,所以祂們本身是神明,形象上又像是機器人。」台灣知名劇場服裝設計師李育昇,親手打造兩尊神像,今年初還經過媽祖同意開光入神,希望來自台灣神明的祝福,透過表演,傳遞給所有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