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時局
Netflix 獨家戀綜《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自 2025 年 7 月 8 日上線以來,以母胎單身者的戀愛初體驗吸引大量關注。節目共 10 集,透過形象改造、心理輔導與濟州島 9 天合宿,讓首次戀愛的素人挑戰自我突破。觀測期間累計總聲量 7,917 筆,其中 Top5 素人合計占比超過三分之二,顯示節目熱點高度集中於少數核心人物。
心動熱潮的全貌:節目總聲量解析
本期觀測期間為 2025 年 6 月 24 日至 7 月 29 日,《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累計總聲量為 7,917 筆。整體熱度結構呈現明顯集中,少數素人成為主要記憶點,概況如下:
總聲量概況
- 累計聲量:7,917 筆
- Top5 素人合計占比超過三分之二,顯示節目熱度集中於少數核心互動與愛情線
- 其餘素人僅占不到三分之一,呈現典型的戀綜「核心記憶點+長尾陪襯」結構
初戀故事的焦點:Top10素人觀察
Top1|河廷穆:初戀感拉滿的化工系學生
河廷穆以 1,212 筆聲量位居榜首,成為節目最受矚目的素人之一。作為化工系學生,他在節目中呈現出青澀與真誠兼具的特質,搭配害羞的互動與首次告白情節,成功成為觀眾的情感投射對象。雖然節目後期出現與朴志軟的配對發展,但聲量主因仍集中於他在前期完成自我突破的初戀過程,形成整季的核心記憶點。
延伸閱讀:
⦿ #雷母胎單身大作戰-第七集的廷穆
⦿ [閒聊]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的廷穆
Top2|李陶:天然反差吸引注意
李陶以 945 筆聲量位居第二,他在節目中的特質帶有鮮明的反差感:外表開朗,但在情感表達上依舊拘謹。這種「外放中的青澀」讓他在互動任務與首次單獨約會橋段中獲得高關注度。雖然最終配對並未形成強烈後續話題,但他在節目播出期間仍維持穩定聲量。
延伸閱讀:
⦿ 當昨天有人跟我說李陶像雪寶之後我要怎麼面對最後兩集
⦿ 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覺得李陶沒有必要將就
Top3|金相昊:直率個性帶來話題張力
金相昊以 675 筆聲量進入前三名,他以直率與帶點「鋒利」的互動方式被觀眾記住。在節目中的行為舉止容易製造戲劇張力,例如直球告白、表情管理不到位的瞬間,皆成為觀眾印象深刻的片段。他的存在讓節目在甜蜜之外保留了些許張力與討論度。
延伸閱讀:
⦿ 看了最新的母胎單身覺得相昊是臭直男賢圭有點恐怖情人的感覺
⦿ 金相昊,27歲,國防產業研究員AKA國民電扇男
Top4|盧載伊/盧載尹:溫和路線的陪伴者
以 669 筆聲量排名第四的盧載伊/盧載尹,角色特質以溫和與內斂為主。他在節目中雖非強烈話題製造者,但穩定地參與多條互動線,尤其在「5 分書房」與團體任務中,展現出安定感與可靠性。這種溫和特質讓他成為陪襯節目氛圍的重要一環,屬於聲量持續卻不爆發的類型。
延伸閱讀:
⦿ 載尹絕對是這個節目中最讓我帶著私心看待的成員了
⦿ #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像載尹那樣的人
姜志受以 557 筆聲量排在第五,他的特質偏向氣質型與視覺吸引力,在節目前半段存在感不高,但隨著後期任務與鏡頭比重增加,開始獲得觀眾注意。這種「慢熱型」素人在戀綜中常見,雖然未能形成核心爆點,但聲量在後半段明顯拉升,最終穩居 Top5。
延伸閱讀:
⦿ 志受:真的好漂亮,我覺得比單身即地獄的某些來賓更漂亮。
⦿ 看完這段覺得志受真的是很溫柔的人。
從第六名到第十名依序為:朴志軟(547)、金汝明(451)、李珉鴻(348)、金勝理(306)、姜賢圭(253)。這五位素人整體聲量明顯低於前五名,屬於陪襯型角色,聲量多來自特定任務出鏡或被動互動,缺乏主動創造話題的橋段。這類角色組成了典型的戀綜長尾效應:他們穩定存在於節目敘事中,但難以跳脫陪襯定位,僅在特定片段獲得短暫注意。
延伸閱讀:
⦿ 這是受夠了不要再說志軟是🍵
⦿ 上星期的我:才幾天,變心正常不能要求志軟在戀綜太關心認識幾天的“朋友”
整體來看,《母胎單身戀愛大作戰》呈現高度集中的聲量結構,少數素人與核心互動線索構成主要記憶點,帶動節目熱度於短期內快速攀升。從初期的高甜瞬間到中段的情感試探,節目透過任務設計與導師吐槽製造了多層次觀感,形成典型的戀綜「主線吸睛、長尾陪襯」模式。
數據顯示,節目不僅在劇內創造出真實的心動時刻,也延伸出劇外效應,包含素人社群關注度提升與熱門配對話題外溢。整體趨勢反映出演算法時代下,戀綜熱點仍依賴少數強烈事件與情感瞬間驅動,而陪襯線則難以突破長尾結構。
本次聲量統計由《時局 The Current Situation》平台提供,資料來源為潮網科技所開發之Creator sonar文字輿情模組。本次分析涵蓋的時間範圍為2025年6月24日至2025年7月29日。分析涵蓋國內主要社群(FB、YT、IG、PTT、Dcard等),透過語意辨識與資料演算技術,整理特定期間內與關鍵詞相關之公開討論總量。
聲量指數計算方式如下:
聲量數 = 相關文章數 × 1 + 相關文章留言數 × 1
定義說明:
- 相關文章:標題或內文出現關鍵詞之貼文、新聞、討論串
- 相關文章留言:文章標題出現關鍵詞之文章下所有留言;如平台文章無標題,則以內文前 30 字作為標題判準。如果關鍵詞僅出現在文章而非標題,則僅記也有提及關鍵詞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