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花蓮報導
為因應國際間屈公病疫情漸趨嚴峻,且今年迄今已累計逾25萬病例,且我國也已有移入病例。為提升花蓮市環境衛生品質,花蓮市長魏嘉彥指示,花蓮市清潔隊從即(7)日起針對花蓮市區民國路等路段排水溝進行噴藥消毒作業,有效抑制蟑螂等病媒害蟲孳生。魏嘉彥也親自到場視察執行情形,並呼籲商家加強自主管理,落實油水分離,並呼籲民眾清潔環境避免病媒蚊產生。
疾管署日前指出,屈公病的症狀與登革熱類似,但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有持續數周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周至數月,甚至數年,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此為屈公病特徵。
魏嘉彥指出,花蓮市美食街餐廳林立,暑假期間吸引各地旅客造訪,但隨之而來的油煙與廢水排放問題若未妥善處理,將對環境衛生造成嚴重影響。餐飲業者應依法安裝油脂截留器,杜絕將廢油廚餘直接倒入水溝的行為,否則不僅容易產生惡臭,也將成為蟑螂、鼠患孳生的溫床,危及居民生活品質。
花蓮市清潔隊長吳慶展指出,清潔隊平時即定期針對民國路排水溝進行清疏作業,今日執行噴藥,加強病媒害蟲防治。他透露,以往經常可以在商家周邊水溝內發現大量油帶與皂化油垢,不僅堵塞排水系統,更伴隨惡臭氣味,嚴重影響市容與公共衛生,若有查獲相關情形,清潔隊也將開罰,並持續向店家宣導油水分離的重要性。
「因應全球屈公病疫情,敬請規劃前往流行地區的民眾,務必留意做好自身防護。」魏嘉彥表示,整體市容的衛生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守護,期望店家發揮公德心,也確保消費者享用到衛生安全的料理,而花蓮市公所會持續加強防治病媒蚊工作,也請大家定期檢視戶內外環境,清除積水容器,避免成為病媒蚊孳生溫床。
照片來源:花蓮市公所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