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品觀點
根據監察院最新調查報告,農業部漁業署在執行「颱風期間漁船進港及船員避風處理原則」時出現重大缺失。該原則規定總噸位100以下漁船的全體船員應在地方政府發布上岸避風命令後立即撤離上岸。然而,調查發現實際情況與規定有所出入。
根據監察院最新調查報告,農業部漁業署在執行「颱風期間漁船進港及船員避風處理原則」時出現重大缺失。該原則規定總噸位100以下漁船的全體船員應在地方政府發布上岸避風命令後立即撤離上岸。然而,調查發現實際情況與規定有所出入。
2024年強颱「凱米」、「山陀兒」及「康芮」接連侵台期間,雖然多數縣市發布了船員上岸命令,但部分漁工未確實撤離,有些甚至在岸上點名後被雇主要求回船留守。漁業署僅彙整地方回報,未進行實地查證,導致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不符。
監察委員批評漁業署未能解決地方執行困難,也多年未更新避風標準,對地方反映的問題漠不關心。更令人擔憂的是,漁業署甚至表示考慮廢止避風處理原則,顯示管理上的重大疏失。
專家建議,政府應先強化港口防護能力與靜穩度,再依科學數據訂定留守人員規範。監察委員呼籲漁業署借鏡新北市提升漁港防災能力的成功經驗,協助各地方改善設施,制定符合現實需求、可操作且透明的避風作業標準,以確實保障漁工生命安全。
與此同時,氣象專家提醒,目前菲律賓和關島附近各有一個熱帶擾動正在發展。其中,關島東北方海面的熱帶低壓16W值得關注,因其強度正在增強,且未來可能朝台灣方向移動。專家指出,16W的發展有兩種可能性:一是突破高壓封鎖朝台灣接近,二是持續受高壓壓制而逐漸減弱。
目前各大數值模式對16W的強度發展意見分歧,但在路徑走向上共識較高,預計將呈現偏西移動。雖然16W離台灣還很遠,暫時不需過度擔心,但民眾仍應持續關注氣象資訊,做好防災準備。
專家也提醒,未來幾天台灣的天氣將逐漸轉變。週五、週六開始,南方低壓外圍水氣將影響台灣,午後雷陣雨範圍逐漸擴大。週日後,水氣增多情形更為明顯,高壓勢力減弱東退,預計午後雷陣雨的發展潛勢將進一步提高,各地都可能受到影響,且降雨時間可能延長,雨量也可能增加。
面對即將到來的颱風季節和可能的極端天氣,政府相關部門應加強防災準備,落實各項安全措施,確保民眾和漁工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民眾也應密切關注最新氣象資訊,做好防災準備,以應對可能的天氣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