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法委員邱志偉今(8)日召開記者會,針對車廂噪音問題提出修法方向,期盼透過明確規範,改善大眾運輸車廂內長期存在的大聲聊天、擴音講電話、外放影音、3C產品提示音、遊戲聲效等干擾情況,打造安靜、有品質的公共運輸環境。邱志偉表示,隨著高鐵、台鐵與捷運通勤人數持續攀升,車廂噪音已成為普遍民怨,但現行《鐵路法》與《大眾捷運法》缺乏明確規範,列車人員多只能依照旅客運送契約作柔性勸導,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制度面亟需強化。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潘永鴻/台北報導
民進黨立法委員邱志偉今(8)日召開記者會,針對車廂噪音問題提出修法方向,期盼透過明確規範,改善大眾運輸車廂內長期存在的大聲聊天、擴音講電話、外放影音、3C產品提示音、遊戲聲效等干擾情況,打造安靜、有品質的公共運輸環境。邱志偉表示,隨著高鐵、台鐵與捷運通勤人數持續攀升,車廂噪音已成為普遍民怨,但現行《鐵路法》與《大眾捷運法》缺乏明確規範,列車人員多只能依照旅客運送契約作柔性勸導,無法有效解決問題,制度面亟需強化。
邱志偉指出,隨著通勤人數攀升,車廂噪音已成為普遍民怨,但現行法規僅能依旅客運送契約柔性勸導,列車人員往往處於尷尬位置,難以有效制止。他並舉英國、新加坡與日本案例說明,國際間多已透過明確規範與長期宣導,嚴格禁止乘客外放影音、手機鈴聲過大或車廂內通話,並設定罰款及具體處置方式,逐步培養不打擾他人的乘車文化。
邱志偉強調,台灣在公共運輸基礎建設上雖與國際接軌,但在車廂安寧的制度與文化養成上仍有明顯落差,但現行規範以柔性勸導為主,導致列車人員處於尷尬位置,既無法有效遏止噪音干擾,又要承擔乘客情緒。他認為,台灣應比照國際做法,透過修正《鐵路法》與《大眾捷運法》,明確定義車廂噪音干擾行為,例如大聲通話、外放影音、不當操作電子設備等,並授權乘務人員採取必要處置,包括警告、要求換車廂甚至拒絕運送,同時建立適當罰則,讓規範具有實質約束力。
邱志偉表示,在公共運輸這樣的共享空間裡,乘客的自律與禮貌是讓制度發揮最大效果的關鍵,主管機關與運輸業者應同步推動宣導,例如在車廂與月台張貼明顯標語、廣播提醒乘客降低音量;並可比照日本推廣「禮貌模式」觀念,鼓勵民眾將手機調為靜音振動、減少車廂內通話及影音外放,讓公共運輸逐步邁向安靜、友善的搭乘環境。
民進黨立委許智傑則強調,此次修法,絕非要全面禁止聲音或限制行動自由,而是希望透過建立更明確的管理規範,讓車廂空間回歸安靜、舒適的環境,也讓旅客彼此之間多一份尊重與體諒。
「我們的目標是讓台灣朝向更文明、更有禮的搭乘文化發展。」許智傑指出,自己經常往返高雄與台北,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時,觀察到絕大多數旅客都能守秩序、尊重他人,展現高素養,但仍然偶爾有「做自己」過頭、不顧他人感受的個案出現,造成乘客間不必要的紛爭。
交通部表示,現行《鐵路法》與《大眾捷運法》等已有授權營運機構,對於在車廂內喧嘩或影響公共秩序者進行勸導、拒絕運送或請其離車。面對噪音問題,將督請業者加強宣導與巡查,透過廣播、跑馬燈及短片提醒乘客降低音量,並強化人員介入處理能力。交通部也將蒐集國際案例,評估我國修法必要性及民意支持度,審慎推進相關制度。
照片來源:邱志偉辦公室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