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中心/蔡晴景報導
台灣隊在亞洲盃拿下二連勝,已篤定保底排名D組前二,若小組賽最後一戰再克強敵紐西蘭,則直接挺進八強行列。但「黑衫軍」排名亞洲第三,亦是上屆世界盃參賽隊伍,《亞洲籃球觀察室》主理人Grant分析,「紐西蘭鋒線身材高大,機動性佳,進攻主軸仍擺在後場,比賽面貌常呈現多點開花,是台灣相對不擅長應付的球風類型。」
紐西蘭小組賽前兩戰分別擊敗伊拉克、菲律賓,儘管陣中有多名195公分以上側翼,與三位205公分以上長人,但兩戰團隊三分出手仍達30次,並繳出36.7%的外線命中率。
Grant認為此球風是基於2023年世界盃時期打造,符合當代籃球潮流,「紐西蘭打法偏向歐陸,不會一味將球傳入禁區,節奏快、流動性佳,可以想像成日本的球風,但身材條件更好,場上移動與傳導速度也更快,非常不好對付。」相較於菲律賓攻擊重心在歸化外援,紐西蘭得分點相對分散,針對性防守難度較高。
二連勝期間,台灣隊進攻主軸圍繞陳盈駿、林庭謙,在高位持球發動的小組配合,搭配團隊42.2%三分命中率致勝。然而紐西蘭長人在防守端,相較小組賽前兩戰對手,防守涵蓋範圍更大,還原速度更快,加上後場防守壓迫性強,Grant分析台灣隊要複製主戰後衛爆量得分的勝利方程式難度不低。
因此週日對決紐西蘭,我方鋒線應有更多接應,出手機會,「後衛推進過半場就會耗費許多體力,因此進攻重點應該落在側翼,例如阿巴西、賀家兄弟、馬建豪等人,需要有人跳出來扛下得分任務;至於大B在內線的主要任務是護框,而非大量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