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核三重啟辯論唇槍舌戰 黃士修驚句:核電廠最不怕地震

  • 發佈時間:2025/08/11 18:28更新時間:2025/08/11 18:29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核三重啟辯論唇槍舌戰 黃士修驚句:核電廠最不怕地震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圖/民視新聞)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

民眾黨發起「核三重啟公投」本(8)月23日登場,中選會先舉辦5場意見發表會,第3場次今(11)日下午3時由正方代表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對決反方代表台灣綠黨共同召集人甘崇緯。沒想到黃士修不但點名辱罵前兩場說明會反方代表台電董事長曾文生、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竟還稱「核電廠是最不怕地震的建築物」。

更多新聞: 快新聞/楊柳颱風攪局!核三公投第4場發表會恐變掛 中選會:若停班順延「這日」舉行

眾所矚目的核三重啟公投第3場意見發表會,由黃士修與甘崇緯展開議題闡述與激烈辯論。但在第一輪意見發表上,黃士修先點名並開罵曾文生及林子倫,首先黃便批曾文生,現在台電鉅額虧損,可是曾文生卻爽當台電董事長,還敢情緒勒索要求做完安檢,再讓國人決定才符合程序,而他認為2024年中火發電量272億度,而核二、核三廠加回來每年可發300億度電,代表中火10部機組全部可以關閉。

同時,對於林子倫先前在意見發表會的論調,黃士修還先酸,對方父母明明都是台電員工,但林子倫不只在年輕時做反核活動,現在還在做官使得台電破產,「你也是很孝順」。而對於林子倫不斷談SDGs(永續發展目標),甚至在專訪還強調「可負擔的潔淨能源」,黃士修則稱,包含核廢料處理,核能一度電1.5塊錢,若所有核電廠運轉每年可發600億度電可省下2400億,若只有核三也能發150億度電,可以賺600億元新台幣。

他更說,廢核的機會成本就是反過來用核,能夠健全台電財務,投入更多資源真正養綠,而不是養一堆吸血鬼,「以核養綠才是社會最大公約數、投資未來的聰明選擇」。

黃士修也提到,林子倫堅持「能源安全,核廢有解,社會共識」3原則,可是美國多次嚴厲警告,非核會破壞台灣國防安全,且兵推也說台灣被解放軍封鎖,天然氣撐不過十天,而且美國還多次表態說可以處理核廢料,因此反核就是反美、賣台、舔共。

此外,黃士修也說,歐盟已經將核能納入綠色政綱和永續投資,關鍵在於核廢料對環境無危害。但反核團體如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至今拒絕承認核能是綠能、扭曲國際資訊、蒙騙社會大眾爽收善心捐款。而延役舊機組也符合永續投資,聯合國最新倡議是包含核能全天候無碳電力,而國際企業公開要求供應鏈達標,若台灣無法提供穩定無碳永續的能源,將在全球競爭被淘汰。

另外,黃士修也將砲口指向反方代表甘崇緯,批評反核方只剩下核災、核廢、跳針,黃士修稱,他知道很多人因為福島核災轉為反核,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多年長期追蹤,福島核災輻射外洩,沒有造成任何增加死亡或罹癌。針對反核方擔憂地震來臨造成的問題,黃士修竟稱「核電廠是最不怕地震的建築物」,還說離福島震央更近的女川核電廠反而成為居民避難設施。

不過,甘崇緯隨即重砲回應,強調核三廠40年內不是如翁曉玲所言「沒發生過什麼重大事故」,而是一個劣跡斑斑的核電廠、不是偶爾出問題,而是問題不斷。他便將當時黃國昌辯論內容再次闡述,包含1985年核三廠一號機剛商轉就因設計缺漏,導致氫氣洩漏並引發火災,使得一號機停機長達一年一個月;1993年核三大修時,又因過濾系統故障,導致輻射廢水,最終整整挖247桶更污染海砂。

甘崇緯更提到,2001年三A事故便是配電盤燒掉導致廠外電源全面喪失,更慘的是備用兩部緊急柴油發電機,讓整座電廠全黑長達2小時,所幸從地下室挖出才未用過的第5台緊急柴油發電機,才讓大家躲開核災;2013年台電正進行二號機變壓器翻修作業,而控制室的警爆燈連續響84天,但工作人員只當作維修期間的假警報完全忽略,而這段期間時任總統馬英九還親自住一晚證實安全,但那段期間都處於喪失外部電力的狀況。

針對核三仍不斷出包,至今年還因管理疏失發生火災,而每次檢修、併聯發電還要請總統來住,都是經主管確認無安全疑慮進行,但還是過於頻繁發生,甚至還有瀕臨核災的說法,甘崇緯強調,這些資訊都是來自原能會與台電的資訊,因此核三要怎麼確認無安全疑慮?而這些黑歷史代表核電廠存在系統性風險。

針對地震問題,甘崇緯指出,位於恆春半島上的核三廠正下方有一條恆春斷層,而該斷層在3,300年前曾經活動,也就是未來有極高機率會再次活動;事後台電根據最新地質資料,進行重新地震危害分析,結果顯示,若核三廠發生大地震,核三廠可承受地動加速度1.384G,就算後來有針對安全停機系統將耐震值提升至0.72G,但仍無挺過這樣的強震。而核三廠就算沒有遇到如此大地震也非常危險。

更多新聞: 快新聞/參選國民黨主席? 張善政籲「做好2件事」才是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