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中心/張予柔報導
近年來,與 ChatGPT、Gemini 等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長時間互動,正引發醫界對心理健康的高度關注。美國與歐洲陸續傳出相關案例,有人沉迷對話後產生妄想、精神錯亂,甚至因此住院、失業,專家將這種現象稱為「AI精神病」。隨著真實案例出現,兩年前就曾提出警告的丹麥精神科醫師索倫‧奧斯特高(Søren Dinesen Østergaard)再次呼籲,社會必須正視這項隱憂。


「AI精神病」的三大主要症狀: | |
症狀類型 | 說明 |
彌賽亞使命妄想 | 自認肩負拯救世界的使命,產生誇大且不切實際的信念 |
神化 AI 妄想 | 將AI視為具有神性或超自然能力的存在 |
浪漫依戀妄想 | 誤將 AI 對話當作真愛,產生情感依附 |
奧斯特高並非只唱衰 AI,他的團隊也運用機器學習分析2萬4千筆病歷,成功預測精神疾病高風險族群。他建議開發者建立自動防護機制,一旦偵測到妄想徵兆,如「隱藏訊息」或「超自然身份」,應立即轉向心理健康資源,而非繼續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