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昌稱核廢料「挖一座玉山」深放!網質疑「怎麼挖、放哪」廢核團體也打臉

  • 發佈時間:2025/08/14 09:39更新時間:2025/08/14 09:46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黃國昌稱核廢料「挖一座玉山」深放!網質疑「怎麼挖、放哪」廢核團體也打臉
黃國昌稱核廢料「挖一座玉山」深放,遭不少網友質疑。(圖/翻攝自中選會YT頻道)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中選會昨天(13日)舉辦核三延役公投第4場意見說明會,由正方代表、台灣民眾黨主席黃國昌對決反方代表20歲首投族吳亞昕,黃國昌表示自己過去反核電立場,之後花了大量時間閱讀國際社會多數國家重新擁抱核能的文獻資料,向大家保證「用過的核燃料棒絕對不會放在你家」,另外,他也表示核廢料可以往地表下挖3到5公里放核廢料,相當於一座玉山高度,此話一出,不少網友質疑除了挖地道工程困難之外,選址地點也是一大問題,廢核團體也提出一說法打臉。

更多新聞: 詹江村「跟騷偷拍」發文拒道歉!黃瓊慧憂心揭始末:不知道他們要怎麼弄我


 黃國昌稱核廢料「挖一座玉山」深放!網質疑「怎麼挖、放哪」廢核團體打臉
黃國昌指出「深孔地質處置」技術,用鑽井技術將高階核廢料直接注入地表下3到5公里深的結晶岩層,利用天然地質屏障進行長期隔離。(圖/翻攝自中選會YT頻道)

正方代表人黃國昌在第二輪發言中指出,許多人都知道他過去是反核電的人,第一次參與大規模反核運動,正是在福島核災之後,2011年自己還是一位中研院的學者,當時受到311事件感到相當震撼,然而多年下來,世界各國對於核電復興關鍵在於務實,他也花了大量時間閱讀國際社會多數國家重新擁抱核能的文獻資料,並深入民間向產業界、環保界的人士請益,了解核電背後真正的好處;核廢料處置方面,黃國昌提出名為「深孔地質處置」(DBD,Deep Borehole Disposal)的嶄新技術,宣稱這項技術已在國際間獲得支持,展現高度安全性和可行性,和傳統的「深層地質處置」(DGD,Deep Geological Disposal)要在地下500公尺建造大型坑道不同,是用鑽井技術將高階核廢料直接注入地表下3到5公里深的結晶岩層,利用天然地質屏障進行長期隔離


 黃國昌稱核廢料「挖一座玉山」深放!網質疑「怎麼挖、放哪」廢核團體打臉
黃國昌提出的新掩埋技術,不少網友提出質疑。(圖/翻攝自Google Maps)

對此,不少網友提出質疑「他哪次不是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先不論可不可行,但為什麼要這樣破壞台灣美麗的土地?」、「他去挖嗎?用講得誰不會?怎不說打造ㄧ艘太空船把核廢料送到另一個銀河系?」、「這工程可能比雪隧難度更高,重點是這地點在哪,不知道咧!從不否認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但這種X話誰都能說」,律師林智群在臉書發文表示「在台灣地震帶往下挖一個玉山的深度,這個技術很簡單嗎?」;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發聲明指出,雖然深孔地質處置技術因具有鑽井規模小、對岩體擾動較少的特質,而被部分人士視為技術突破,不過黃國昌描述為「已成熟並成為主流」並不符合國際現實,「該技術早在1957年便被提出,但直至今日仍未臻成熟,且如何確保廢棄物在數百年至數千年的時間尺度內保持安全隔離,仍缺乏實證基礎。且不論是DBD還是DGD,都必須依賴極為穩定的地質條件(避免地震、火山、地下水滲流等威脅)並需要長期監測與多世代管理,這不僅是工程難題,更涉及社會、政治、財務與治理挑戰」。

更多新聞: 館長砸200萬飛深圳「盼抖內回本」!離台前吐「台灣人很可憐」背後原因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