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中心/蔡晴景報導
台灣隊在亞洲盃八強惜敗三屆冠軍伊朗,無緣追平2013年黃金世代創下的隊史最佳戰績,但拚戰過程已獲得國內球迷,甚至國外勁旅肯定。《民視運動網》專訪台灣隊領隊陳立宗,暢談本屆賽會點滴,與男籃國家隊未來展望。
陳立宗透漏,遭到逆轉後所有隊職員都壓抑情緒,直到回到休息室才釋放,「休息室裡面其實很多資深的球員很傷心,也有很年輕的球員很傷心,就像是季後賽輸球的那種感覺,但我很少看到在男子國家隊輸球,會有這麼多人掉下眼淚。」賽後並未有球員特別跳出來精神喊話,取而代之是簡單問候,互相提醒補充水分、恢復放鬆...等,陳立宗認為努力這麼長一段時間,彼此情感已一切盡在不言中。
不少球迷認為,這次亞洲盃是2013年打進四強的黃金世代後,陣容最完整的台灣隊。但領隊提出不同觀點,「我必須說有很大的不同,2013 這些球員太有默契,從亞青就開始配合,就是十幾年的隊友。而2025台灣隊則橫跨老中青三代,母隊遍佈各國磨合不容易,整合相對需要付出巨大代價。」舉賀丹、賀博兄弟為例,身為美國大學生,每年暑假願意花至少兩個月返台集訓、比賽,就是一種犧牲。
儘管此次亞洲盃擦肩四強令人扼腕,但全隊都認為名次之外仍有重大收穫,包含報了上屆遭約旦絕殺的一箭之仇,「當時那個畫面一直被FIBA拿來打廣告,我們要證明自己不是被看衰的第12名,所以爭取八強的那場比賽,是一場定調之戰(Set The Tone)。」陳立宗分享,對比曾在資格賽遭菲律賓痛宰53分,此次進入選手餐廳或回到下榻飯店,外隊選手或工作人員,會主動跟台灣隊成員說打得好(Good Job),顯示這支球隊已經贏得尊重。
陳立宗呼籲,這份感動能化作給球員的鼓勵,「這支國家隊沒有球員是為了物質而打的,都是為了榮譽,為了運動員的挑戰,他們值得更多尊重。」
亞洲盃過後,11月份世界盃資格賽就要登場,但比賽與職籃賽季重疊,要組成最強台灣隊並不容易,「要跟球團一個一個溝通,這是最大的難度,11 月跟 8 月不一樣,休賽季看球員願不願意犧牲假期,11 月是看球團願不願意犧牲戰績,因為那時候是球員球季中的最佳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