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品觀點
近日,刑事局電信偵查大隊破獲一起大規模詐騙簡訊案件。警方在雙北、台中、高雄等地查獲6處「假基地台」,逮捕12名嫌犯。其中,在台中沙鹿交流道旁逮捕的26歲林姓男子引起特別關注。
近日,刑事局電信偵查大隊破獲一起大規模詐騙簡訊案件。警方在雙北、台中、高雄等地查獲6處「假基地台」,逮捕12名嫌犯。其中,在台中沙鹿交流道旁逮捕的26歲林姓男子引起特別關注。
根據警方調查,林男利用中國製造的「偽基站」設備,在100公尺有效範圍內遮蔽當地電信業者基地台訊號。該設備每小時可發送數千至上萬則釣魚簡訊。林男在15天內發送了超過150萬則「政府普發1萬元」等詐騙內容的簡訊。
警方在林男的轎車內查獲「假基地台」設備及大量詐騙簡訊內容。據了解,該詐騙集團今年1月至7月間已造成78人受騙,財損超過500萬元。檢方隨後向法院聲請羈押林男。
然而,台中地院審理後裁定林男無保請回,引發社會輿論爭議。對此,台中地院解釋稱,林男在警詢期間已坦承犯行並指證共犯,且無詐欺前科。法院認為林男僅負責駕駛裝有假基地台的車輛,是集團內的邊緣角色,罪行較輕。此外,法院認為難以證實林男有反覆實施詐欺犯罪之虞,因此駁回羈押聲請。
這起案件揭露了詐騙集團利用新型技術進行犯罪的手法。他們使用「偽基站」遮斷原電信業者訊號,再透過詐團手機以虛構號碼發送釣魚簡訊。這種方式使得詐騙簡訊的發送速度和數量大幅提升,增加了民眾受騙的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詐騙簡訊內容與近期政府政策有關。今年7月11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修正案,增列「普發現金1萬元」。詐騙集團迅速利用這一訊息,假冒中央存款保險公司之名發送釣魚簡訊,意圖騙取民眾個人資料和財產。
此案引發的爭議反映了社會對於打擊電信詐騙的期待與司法審判標準之間的矛盾。雖然法院基於證據和法律程序作出裁定,但警方和民眾對於縱放嫌犯可能帶來的風險表示擔憂。
專家呼籲民眾提高警惕,對於來路不明的簡訊或電話保持懷疑態度,不輕易點擊陌生連結或提供個人資料。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新型詐騙手法的研究和防範,以更有效地保護民眾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