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呂秋遠
人說,一個人會死兩次。第一次,是肉體消失的時候;第二次,是沒有人記得他的時候。
晚上,我收到了某個人的訊息。他問我:「你認識他嗎?」怎麼可能不認識?如果他還在,今年應該59歲了。只是,他發這訊息的目的,竟然是想邀請我的哥哥參加高中同學會。據說,他們找了他12年。
名字被寫進同學會的名單,本來代表著一份期待:多年未見的朋友,又能坐在一張桌上,談起年少的荒唐與夢想。可是,當一個已經不在人世的名字再度被提起,那是一種奇異的錯位。這個錯位提醒我們——時間沒有停下,名單會更新,但有些空缺,永遠無法再補上。
我腦中浮現他的模樣,不過越來越模糊。他講話的語氣、他真正的長相,其實我好像記不太清楚了。爸爸媽媽不再提,我們也很有默契的不說。之前失智外婆問起他,媽媽也說,她出國去工作了。她應該是帶著眼淚說謊吧!不過,這封訊息卻意外的一次把所有的記憶又帶回來,隨著這則訊息而再度清晰。只要還有人提起,他就還沒有完全離去。
同學會是什麼?到了我們這個年紀,開始談的不是誰賺了多少錢、誰又爬到什麼位置,而是開始變成確認彼此「還活著」的場合。照片會顯示誰胖了、誰瘦了、誰頭髮白了;酒杯會流露誰的心境變得沉穩,誰的語氣仍舊輕快。可是,席間的空椅子,也會悄悄提醒我們: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再出現在這裡。
原來,聚會不只是聚首,也是一次默默的告別。
12年,不長不短。對於活著的人,是幾次同學會、幾次生日、幾次過年。而對於離開的人,卻是一片靜默的空白。當我意識到這一點,才明白「記得」有多重要。記得他的笑容,他的聲音,他曾經在我們生命裡走過的一段路。這些記憶,讓他一直還活著。
或許,我們終將有一天從同學會的名單裡消失,先是缺席,後來是無人提起。但在那之前,我會好好活著,好好說話,好好留下記憶。因為這些,才是生命最真實的延續。
謝謝哥哥的同學,提醒了我,要謙卑的活著,還有,記得他的一切。
本文轉載自:呂秋遠臉書
--
※〈民視論壇〉為公開投稿平台,投書言論不代表《民視新聞網》立場。
作者/呂秋遠,律師
責任編輯/蕭敏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