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中心/鄧山田、陳芷萍 高雄市報導
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在「亞灣新創大南方」開設專館,展示出能為南臺灣產業升級的31項成果,主要聚焦AI試產線、高值化技術與新創應用,支持工研院材化所開發出石化管線智慧監測技術,已在中油大林廠和李長榮化工實際應用,避免再次發生像高雄81氣爆的事件。

「亞灣新創大南方」在高雄展覽館熱鬧登場,經濟部長郭智輝、高雄大家長陳其邁都出席開幕儀式。經濟部產業技術司也設立專館,攜手工研院、金屬中心、自行車中心、塑膠中心等法人及TREE新創團隊,展出能為南台灣產業升級的31項成果。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郭肇中表示,「我們塑膠中心來跟漢翔以及跟我們材料商長興來合作,高級的工程材料叫PIC,這麼樣高級的材料用在所謂的航太的材料。」「亞灣新創大南方」展會是南台灣最重要的新創與產業盛會,產業技術司今年已是第四年參展,今年專館特色聚集在AI試產線、以及高值化技術與新創應用。其中在產業高值化的部份,特別針對高雄石化工業對症下藥,支持工研院開發AloT石化管線智慧監測技術,已在中油大林廠與李長榮化工實際應用,避免再度發生81氣爆類似案件。工研院材化所長邱國展進一步解釋,「國際上他們的一個偵測的距離大概6mm,我們把它縮短到3mm,原本是好幾天才能找到洩漏的點,那我們大概一兩分鐘裡面就可以把它找到,讓整個石化業的運作可以很安全。」

而在新創的部份,產業技術司也與高雄在地新創團隊IVC,研發出飛行穩定的「高適應性無人飛行載具」,可應用在災防巡檢、環境保育,甚至遠洋漁業捕魚等領域。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郭肇中說,「以往我們台灣遠洋漁業這麼厲害是,因為我們能夠偵測魚群,我們用無人機能夠把它架在裡面去偵測,那聽說已經得到美國的訂單了。」AI科技無所不在,產業技術司也推動15個法人,打造AI試產線,幫助南部產業快速升級,產業類別包括扣件、手工具、水五金、汽機車零組件、工具機與機械等29項重點產業,目前全國已建置完成85條AI試產線,迎向關稅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