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部長李遠受邀上民視《新聞觀測站》節目專訪,談「台流」,強調台灣在紀錄片的優勢優於南韓,因此任內目標大力發展「紀錄片產業」;另外,李遠分析,台灣的影視作品「社會性很強」,富含歷史底蘊,強調台流沒有要走向韓流的路,「台流就是台流」。面對動畫《山道猴子的一生》拿文化部補助,引發質疑,李遠也做出解釋。



《山道猴子的一生》動畫由YouTuber Eric Duan 於2023年發表,創下1500萬點閱率,劇情描繪年輕人「跑山」文化,1名愛慕虛榮的男子,喜愛重機跑山、改車,但沒錢還車貸,最終不只感情受挫,還丟了性命,劇情也帶出許多社會議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為鼓勵跨 IP改編、台語、文史及新類型題材等多元類型國產電影片劇本內容開發,協助電影片製作業運用團隊劇本創作模式,文化部公告「114年度國產電影片企劃及劇本開發補助案」獲獎名單,赫見《山道猴子的一生》也在其中,獲90萬元補助,有網友大聲叫好,敲碗真人版找阮經天飾演男主角;但也有質疑聲浪,批評簡陋的網路迷因畫風、單調AI配音,做工粗糙短片憑什麼拿補助?
文化部長李遠受邀上民視節目《新聞觀測站》獨家專訪,對此回應,「補助其實就是獎勵」,「劇情片」獎勵,幾百萬、幾千萬都有,而若只是「開發」獎勵,田野調查、寫故事、寫劇本,則大多為幾十萬。此類型補助,鼓勵各式各樣、極具創意的想法。《山道猴子》就是屬於「開發」階段,文化部樂見這些想法變成IP、最終成為文學、甚至商品,李遠說:「很可能從一個網路的簡陋動畫,變成第一部開發成功的作品。從這樣一個東西要到動畫片,是非常貴的。」
政府從補助鼓勵,積極發展文化作品,創造台流。鄰近的南韓,k-pop、韓劇、電影風靡全球,創造極大收益,更成為文化輸出大國,打造超強韓流,南韓文化體育觀光部、及其下屬的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KOCCA),儼然是各國模範。然南韓政府近30年的培養與挹注,讓韓文化越趨商業化。主持人劉方慈問李遠,如何在發展台流時,兼顧藝術性?李遠回應,台灣市場可貴之處在於,觀眾對購票上戲院看紀錄片接受度非常高,近日《造山者》、《看不見的國家》等,暑假熱門檔期四部紀錄片就創造一億票房,曾有南韓導演來台參加金馬獎評審,觀看紀錄片後驚為天人,李遠表示,看準這點,因此任內特別提出過往沒有的對外徵求紀錄片開發,強力攻紀錄片產業。除了紀錄片,李遠分析,台灣影視作品如《影后》、《與惡的距離》、《聽海湧》,涉及文化及歷史,「社會性非常強」,這也是南韓影劇作品相對缺乏的,文化部與文策院(TAICCA),確立策略,李遠表示,有信心不出5年10年,台流就能發展暢旺,台流沒有要走誰的路,台流就是台流。
《新聞觀測站》獨家專訪李遠,更多內容請見 https://youtu.be/-lXr8gP2FAM?si=Ox5rTok4ZbRdZgX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