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價值 25 萬!從 TB3 到 TB5 新一代高速傳輸的實測與 Thunderbolt 5 獨家隱藏功能

  • 發佈時間:2025/08/25 22:55更新時間:2025/08/25 22:55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總價值 25 萬!從 TB3 到 TB5 新一代高速傳輸的實測與 Thunderbolt 5 獨家隱藏功能

圖、文/Enterbox

擺在桌上這些超過 25 萬價值的科技產品,有些是台灣沒有賣,有的還在研發中(還沒上市)的產品,所以我實在很難條列每項商品多少錢,粗估大概是 25~30 萬吧,但總之為了這集 Thunderbolt 5 也是要價不菲了。

更多新聞: 7月製造業測驗點終止連5跌 台經院:232調查風險有限

簡單來說 Thunderbolt 5 速度翻倍了。理論上 40Gbps 現在變成 80Gbps。有時候你會看到廣告寫 Thunderbolt 5 120Gbps,是因為他有個技術是 Bandwidth Boost。不過基本上這不是消費者能自己去調的,是作業系統和控制器根據特定條件自動切換,所以這邊就不展開說明。實務上 Thunderbolt 3、USB4 SSD 速度最快大概是 3,000MB/s 左右,而 Thunderbolt 5 現在可以達到 6,000MB/s,真的是翻倍了,但這個速度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能感覺得到嗎?後面會解答。此外我們今天也不會談論 USB4 v2,不然對第一次了解的人來說會太複雜。

Thunderbolt 的產品不外乎就兩大類,Dock 跟 SSD。當然還有 Thunderbolt 轉接器、KVM、Capture、外接顯卡、螢幕等等,或是個別針對特定應用去開發的產品,有些甚至不是市面上能買到的,但我們先聚焦在這兩個最常見的品類。

CalDigit Element 5 hub

首先介紹第一台是 CalDigit Element 5 hub,以下就簡稱叫他 E5。我覺得 CalDigit 能一直自己開案,把 Hub、Dock 小型化非常不容易,連電源供應器都小小一顆,品質又維持很好,一直是 CalDigit 的超強優勢。

如果沒有說的話,單看外觀很難跟上一代 Thunderbolt 4 的 E4 做區隔。但也因此腳墊還是熟悉的那種設計,消費者可以自由決定要裝在哪一面。他們家的 TS5+ 是旗艦款的 Thunderbolt 5 Dock,由於缺貨關係,台灣已經幾個月買不到了,不過據說我訂的這批已經快來了,期待!之後再開箱 TS5+ 和大家分享。

OWC Thunderbolt 5 Dock

第二台介紹的是 OWC Thunderbolt 5 Dock,I/O 就比較多,相較自身上一代也有同步進化。網路升級到 2.5GbE,除了 SD,這次還加入了 microSD,而且都是 UHS-II 的。我們會單獨對這台 Dock 寫一篇文章,拆解看看內部。

外觀上也延續了上一代的造型,也長高了一些。頂部和底部的塑膠依舊很容易沾髒跟刮傷。我個人非常期待 OWC 之後推出搭載 10GbE、CFexpress 讀卡機、內建電源的 Dock,像 Thunderbolt Go Dock 的作工和設計裡面就非常棒。

OWC ThunderBlade X12

Thunderbolt 另一大類產品就是外接 SSD,Thunderbolt 依舊只給預裝 SSD 的整套外接做認證,不給單外接盒認證。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有類似 OWC Envoy Express 的產品,讓消費者自己裝 SSD。首先最貴的就是手上這顆 OWC ThunderBlade X12,這可能不能說「顆」,要說「台」。

這台 ThunderBlade X12 最便宜的版本是 12TB $90,750,最貴的是 96TB $511,500,畫面中這台是 24TB $141,240。

裡面是 12 條 PCIe Gen4 x4 2TB SSD,全部透過 PCIe Gen4 x2 連接,經過 Microchip PM40028 這顆 PCIe Gen4 Switch,再經由 Thunderbolt 晶片 Intel JHL9480 與電腦連接,達到 Thunderbolt 5 的速度。

ThunderBlade X12 可以搭配自家 OWC SoftRAID 設定成各種 RAID 組態。看著工作管理員、CrystalDiskinfo、diskpart 一次排出 12 條 SSD 真的是很壯觀。

實測循序讀寫可以達到 6,145MB/s 和 4,400MB/s。而且他是 fanless 的設計,所以運行起來非常靜音,主要透過機殼散熱,因此可以看到外觀是很多鰭片的造型。

OWC Envoy Ultra 4TB

手上有一顆 OWC Envoy Ultra 4TB,他是 Thunderbolt 5 的 SSD。這個就是最常見的 Thunderbolt SSD 型態。

OWC Envoy Ultra 在 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可以到 6,000MB/s,循序寫入也有 4,200MB/s。在 Q1T1 的測試條件下,也有 4,000、2,600MB/s 的成績。

因為會破保固,所以我沒有把這顆拆開看他裡面的設計。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說,我覺得設計成不能「換線」不太友好,不能自己決定用多長的線,也代表著這個線壞掉,SSD 就報銷了。不過 OWC 有提到,如果是保固內壞掉,可以送修。此外一體化的設計,也方便、確保消費者可以使用符合規格的線,避免因為線材差異導致速度無法發揮。

UNITEK S1253A

這顆是 UNITEK 的 S1253A,目前還未上市,過去我們曾在 COMPUTEX 2025 的內容中介紹過。剛好我手上有一顆開發中的 Sample,我也使用一段時間,了解他的優缺點。UNITEK 同意我提前曝光這款還在開發中的產品,部分實測跑分和細節才不能透露。

SSD 我是自己配 ADATA XPG S70 PRO 2TB。這顆 Portable SSD 是雙模的,既支援 Thunderbolt,也支援 USB3,使用 Realtek RTL9210 晶片。所以其他 Thunderbolt 5 SSD 只能在 TB5、TB4 上運行,接到 TB3 或 USB3 就當陌生人了。但是 S1253A 這樣的設計,就可以確保相容性的更好,在使用上會更方便。

而且他還內建的風扇,也為 SSD 配了散熱片。這也側面說明了,廠商們有考慮到 PCIe Gen4 SSD 的發熱和長時間使用的穩定性。另外其使用的頂蓋,採用免工具的方式安裝,也是一大亮點。之後實際量產、上市,我們再看看有沒有空單獨介紹。

總結 Thunderbolt 5 SSD

從速度表現的數值上來說,Thunderbolt 3/4 升級到 Thunderbolt 5 會是非常有感的,畢竟 3,000MB/s 和 6,000MB/s 的差距就是翻倍。傳輸一包素材時,可能原本 5 分鐘,現在變成 3 分鐘,其實我們的時間維度和工作習慣,其實很難去感受到這個差異。因為放著讓他在背景跑,自己可以做其他事。但如果是長期累積下來,還是挺可觀的。

Belkin Thunderbolt 5 Cable

如果是像 OWC ThunderBlade X12 或 UNITEK S1253A 這樣可以換線的話,市面上有滿多線材選擇。基本就是有不同長度的線可以自己決定,例如這條 Belkin 的 Thunderbolt 5 Cable,長度是 1m,價格大概是 $1,750。

noda Thunderbolt 5 Cable

另外我手上還有 noda 的 Thunderbolt 5 Cable,他們提供 30 公分到 1 公尺長度的選擇,未來可能會到 2m。這個線的質感是真的好,而且有過 Thunderbolt 5 認證,不是那種標著 USB4 的線。

我甚至覺得可以當作是 Apple 原廠線的平替,原價的價差就有 20%,NODA 若有促銷活動時價格還會更便宜。

UGREEN CM565、CM707

另外還有一些線材配件,讓你可以直接從 Thunderbolt 5 的電腦接到螢幕。UGREEN CM565 是一條 USB-C to HDMI 8K 60Hz 的轉接,8K 真的離還我還太遠。另一條也是支援超高畫值,CM707 USB-C to DP2.1。能夠支援到 16K 30Hz、8K 60Hz。我現在還在 4K 螢幕,這些動輒 8K、16K 的螢幕完全不是我現在買得起的。總之隨著 Thunderbolt 5 頻寬提高,可以支援的螢幕規格也往上。

QNAP QXP-T52P

這片板子是目前還在開發中、還未販售的產品,QNAP QXP-T52P,也是徵得 QNAP 的同意才曝光。在 COMPUTEX 2025 期間,QNAP 在他們的展區有展示這張擴充卡。這張板子的用途,就是為 QNAP 自家 NAS 擴充 Thunderbolt 5 連接能力。上一代 QXP-T32P 價格大概是 $4,090,Thunderbolt 5 的新款會賣多少?我也不知道。


更多新聞: 台灣首例!《化外之醫》奪全球OTT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