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賽鴿「獎金池動輒上億」亂象多 外媒揭背後灰色地帶

  • 發佈時間:2025/08/29 11:44更新時間:2025/08/29 11:44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台灣賽鴿「獎金池動輒上億」亂象多 外媒揭背後灰色地帶

圖、文/周刊王

台灣賽鴿運動已有百年歷史,從日本殖民時期的娛樂活動,演變為當今擁有近20萬鴿主、每年數十萬隻賽鴿參賽的龐大產業。然而隨著獎金池動輒上億元新台幣、賭注龐大,這項運動卻長期處於法律灰色地帶,衍生出綁架、作弊、非法賭博及虐待動物等爭議。

更多新聞: 10/4講座》遠離高血脂威脅有解! 專家揭關鍵危險因子

根據《衛報》的報導,據賽鴿協會數據,每季官方獎金池超過3000萬新台幣,但非正式獎金與投注往往遠高於此,吸引了各種不法行為。有參賽鴿遭綁架索贖金,甚至出現偷運鴿子搭乘高鐵的荒唐情況。常見的作弊手法還包括複製追蹤晶片、使用禁藥,以及透過操弄鴿子的伴侶關係來刺激比賽表現。

中華民國賽鴿總會理事長吳宗銘表示,「在台灣經營鴿會真的很難,因為作弊實在太多了」。他呼籲政府制定明確規範,讓比賽能夠公平且安全地進行。

內政部指出,賽鴿產業涉及龐大的非法賭博金流,部分地方協會甚至被查出與犯罪集團勾結。警方過去曾查獲數億新台幣的不法資金,並有官員因此入獄。農業部則直言,非法賭博已成為該產業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吳宗銘反駁稱,協會並未違法,獎金池屬「比賽獎金」而非賭博。他強調,政府若要禁止,應明確立法,而不是放任產業長期陷入灰色地帶。

自1990年代末,台灣比賽多移至公海舉行,數以萬計的鴿子被運送至遠海放飛,死亡率一度高達九成以上,引發動物保護團體強烈譴責。台灣動物保護行政監督聯盟秘書長何宗勳指出,海上賽鴿比賽風險過高,應優先禁止並加強調查虐待與非法行為。吳宗銘則回應,「虐待和偷竊的情況我們也無法接受」,並表示願意推動回歸陸上比賽,降低鳥類傷亡。

不少參賽者坦言,熱愛賽鴿的同時,也承受巨大的經濟與心理壓力。雲林黃姓鴿主透露,自己曾為贖回被綁架的賽鴿支付高額贖金,賽季更花光了積蓄,他無奈地說「只要有比賽,就總會有人想鑽漏洞。」

儘管如此,許多鴿主仍難以割捨熱情,「訓練賽鴿就像培養自己的奧運選手,」29歲的林姓鴿主表示,自己本季投入30隻賽鴿,其中27隻安全返航。81歲的陳姓鴿主更表示,賽鴿不僅帶來社區凝聚力,也讓他保持頭腦靈活。

業界與動保團體皆認為,建立公平制度與加強監管是賽鴿運動能否長久的關鍵。農業部表示,若要使產業合法化,需立法設置主管機關,加強自律並杜絕非法賭博,但目前相關進展有限,吳宗銘也呼籲:「如果比賽能公平、公正,沒有作弊,也沒有不法之徒,我們就能讓這項文化傳統延續下去。」

延伸閱讀

更多新聞: 登峰造極排球女子組龍頭大混戰!華僑賞給中山工商首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