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中心/周希雯報導
前副總統陳建仁當年臨危受命踏入政壇、為台灣做出無數貢獻,去年(2024)功成身退、卸下行政院長頭銜後,回到中研院從事最喜歡的研究工作,也把重心逐漸回歸家庭。除了是國人眼中的「大仁哥」,陳建仁在女兒陳怡如眼中也是愛家的爸爸,近日父女倆合體登上民視人物專訪《新聞觀測站》,在鏡頭前毫無保留展現「理性爸爸+感性女兒」碰撞出的火花,其中向來脾氣極好的陳建仁,也被出賣唯一一次「說重話」的往事,背後原因竟與他的愛妻羅鳳蘋有關。

談到父女私下相處模樣,陳建仁坦言自己比較理性,所以孩子都是找愛妻羅鳳蘋傾訴心事;不過陳怡如強調「不是覺得爸爸沒有能力應對」,因為陳建仁是1個樂觀又有活力的人,但只要看到孩子難過哭泣,理性的他會罕見出現不知所措的一面,因此孩子們不願讓爸爸太擔心。不過,當陳怡如遇到需要理性思考的問題,陳建仁就會化身哆啦A夢,用盡各種法寶來幫忙解決,偶爾會變成「女兒傻瓜」,陳怡如笑說,曾經有次被分配到要洗碗,跑去找爸爸撒嬌「我今天好累,不想洗碗」,下秒就看到陳建仁默默起身去洗,展現出私下愛女一面。

雖然在家中從沒看過陳建仁發脾氣,不過陳怡如坦言,「他不講話的時候,你就知道可怕了,要皮繃緊一點」,其中1次導火線就是「對媽咪不夠恭敬」。陳怡如表示,陳建仁很注重家庭和樂,認為家裡應該是輕鬆又開心的氛圍,不過媽媽在家中是擔任管很多的「嚴母」角色,難免會與女兒吵起來。陳怡如憶起,有次在機場和媽媽起口角,陳建仁雖沒說什麼,但她事後收到陳建仁電子郵件,內容是「妳可能要跟媽咪道歉,你那時候對她這樣」,因為對陳建仁來說,會認為「怎麼可以這樣子對媽咪,她已經很辛苦了」,因此透過這種理性方式表達不滿,「他也不會出來凶我們,他就會不講話」。


值得一提的是,天生感性的陳怡如,從小就愛和理性的爸爸辯論,雖然過程中難免有激動時候,但從沒吵架或影響感情,相反還能透過對方想法發現不同角度;陳建仁也強調,會希望給女兒最好的,但從來不會限制孩子的想法,「這樣意見不同,就會有一些互相學習的機會,我也覺得滿好的」。對此,這對在生活中「理性感性互相碰撞」的父女倆,近期透過坐下來深度交流,從家庭聊到工作、金錢、生死等社會議題後,決定把這場跨越世代對談集結成書,攜手推出新作品《左腦爸爸,右腦女兒》,讓讀者們更能深入發現「大仁哥」私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