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濕地環境保育 達到環境共好共生

  • 發佈時間:2025/09/05 09:00更新時間:2025/09/05 09:00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農田濕地環境保育 達到環境共好共生

雖然暑假剛結束,不過十月份馬上又要迎來中秋以及國慶連假,許多民眾開始籌畫國內旅遊。事實上,台灣有愈來愈多的「濕地景點」,成為休閒好去處。由於台灣過去對於濕地生態的認識相當不足,再加上土地開發,導致許多濕地生態遭到嚴重破壞。2010年開始,國際發起「里山倡議」,希望挽救人類和土地失衡的關係;而台灣也積極將這樣的理念納入濕地保育當中,希望人與大自然能夠和諧共生!

更多新聞: 小孟老師運勢/雙子座獲財神爺眷顧「荷包大進帳」!1星座大膽追愛「成功率UP」

濕地具有獨特的景觀與生態體系,是動植物的重要棲息地與基因庫。具有維護生物多樣性,保水抑洪、淨化水質、生態旅遊、環境教育等功能。濕地也是生產力最高的生態系之一,不但是無數生物的棲地,也是在溫室氣體減量過程中,扮演碳匯功能的重要環境。台灣以往對濕地的認識不足,導致濕地的價值長期被忽略,加上人口增長與土地開發,已有許多濕地遭受不可回復的破壞。

2010年第10屆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大會通過「里山倡議」。農田濕地生態系的保育受到重視。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2010年在生物多樣性締約方大會,所通過的這個『里山倡議』,事實上跟我們原本在推動的這個水梯田的這些保育工作呢,是不謀而合的,所以我們就決定說,也把里山倡議這樣的理念呢,也導入到台灣來。」

農田濕地環境保育 達到環境共好共生

為了更有效推動農田生態系的保育,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致力於保存具生態景觀,與文化價值的珍貴水梯田濕地生態環境,進而保育棲息在農田濕地的珍稀動植物物種。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林華慶署長:「其實我們的理念就是希望說能夠促進,在這些水梯田耕地的這些農民,那他可以繼續去使用這種友善的方式、永續的方式,一些珍稀的動物或者是植物,牠也可以在這個地方繼續永續的生存下去。」

友善的水稻田管理,可發揮重要的人工濕地功能,提供生態系統服務。農田濕地生態系,也屬於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從野生動物保育的觀點而言,必須加以保護、保育。

農田濕地環境保育 達到環境共好共生

更多新聞: 月餅包「XO 醬、火腿、肉燥」? 松珍 x 日香珍聯名禮盒顛覆蔬食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