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
被羈押超過1年的民眾黨前主席柯文哲,今(8)日上午律見後終於決定願意以7千萬元交保,但必須先回到北院配戴電子腳環跟個案手機才能離開。非本案律師陳頂新表示,在檢方求處重刑的情況下,都會提高逃亡的可能性跟誘因,因此交保裁定中要求電子監控並不意外;但他指出,審理階段雖已進入末端,仍有許多關鍵證人尚未進行交互詰問,而且柯文哲跟沈慶京依然否認犯罪,勾串共犯及證人的風險仍然存在。後續若檢方提出抗告,要觀察其抗告的理由,以及抗告後高院又會如何裁定。
針對本次柯文哲的交保裁定,律師陳頂新分析,柯交保後必須先回到台北地院配戴電子腳環跟個案手機,這個裁定附加內容也不令人意外。他指出,因為在先前的交保裁定中也都有這樣的附帶條件,主要是會有擔心逃亡的風險。
陳頂新解釋,當被告涉犯的犯罪是比較重的,比如被檢方求處28年6月徒刑的情況下,都會提高逃亡的可能性跟誘因。但先前為何多次會被高院駁回交保裁定?主要還是在於有勾串共犯及證人的風險性存在。
因此陳頂新認為,接下來可以密切觀察,後續若檢察官提出抗告,抗告理由會不會再次強調遭通緝的「橘子」許芷瑜的角色;以及這次地院的裁定,是否都有對於上次高院發回裁定內容中所列的7大事由,逐一去做回應跟說明。
陳頂新指出,目前柯文哲在審理階段已經進入末端,但還有許多關鍵證人都還沒有進行交互詰問;而且柯文哲跟沈慶京依然否認犯罪的情況下,勾串共犯及證人的風險其實仍然存在。他表示,後續若檢察官提出抗告,要觀察其抗告的理由,以及抗告後高等法院又會如何裁定。
稍早北檢表示,現已收到北院裁定,對於是否提出抗告,目前正在研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