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品觀點
根據彰化地方法院判決,主嫌陳姓男子(已死亡)自2016年起陸續成立多家企業公司,包括「某物業管理顧問」、「某開發」及「某行銷顧問」等,並招募張、蕭、陳、鄧、詹及康等人擔任業務員。
根據彰化地方法院判決,主嫌陳姓男子(已死亡)自2016年起陸續成立多家企業公司,包括「某物業管理顧問」、「某開發」及「某行銷顧問」等,並招募張、蕭、陳、鄧、詹及康等人擔任業務員。
該集團採用精心設計的話術,先以協助民眾銷售手中原有塔位為由接觸潛在受害者,隨後謊稱「買家要求搭配特定數量牌位、生前契約才能成交」,誘騙被害人不斷加購殯葬產品。
其中一名被害女子於2018年8月至2020年6月間,遭該集團以「鴻源案賠償專案」、「買家需要湊足數量」等話術,陸續詐騙購買國寶南都塔位、牌位及生前契約,總金額高達741萬元。
另一名被害人則於2019年2月至2020年11月間,被以類似手法詐騙購買塔位、生前契約,損失金額逾400萬元。
詐騙過程中,業務員採取「接棒式」進行,先由張姓男子接觸被害人,再由蕭、陳、鄧等人以「換約」、「新買家」等理由接力詐騙,最後由詹、康等人以「節稅」、「需補足數量」等話術收尾。
當被害人要求與買家見面時,詐騙集團則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藉此掩飾其詐騙行為。
法院審理時,法官嚴厲譴責該集團「利用人性弱點,造成被害人嚴重財產損害」,且犯後均否認犯行、未賠償損失。
最終,法院依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及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對六名被告分別做出判決:張姓男子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蕭姓男子應執行3年8月、詹姓男子應執行4年10月、康姓男子應執行3年,陳姓男子、鄧姓女子則分別被判處2年8月、2年4月。
此案件揭示了詐騙集團如何利用人們對投資和殯葬服務的需求,設計精密的詐騙手法。執法單位呼籲民眾在進行大額投資或購買殯葬服務時務必謹慎,若遇可疑情況應立即向警方報案。同時,相關部門也應加強對殯葬服務業的監管,防止類似詐騙案件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