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顏一軒、魏熙芸報導
藍白去(2024)年底硬闖的新版《財劃法》出包,因分配公式的分母寫錯,造成統籌分配稅款有345億元無法完全分配,甚至有多個縣市拿到的錢「不增反減」,而行政院長卓榮泰今(13)日分兩梯次邀集22縣市首長至行政院商討解方。高雄市長陳其邁稍早受訪時表示,這是立法錯誤所造成的結果,修法不能讓「A縣市搶B縣市的錢」,應進行公平合理分配,兼顧區域均衡發展,希望朝野能放下對立,立法院該修法就修法,行政院該合理試算就合理試算。
陳其邁指出,非常感謝今日政院邀請各縣市政府,一起討論《財劃法》以及一般性補助款、計畫型補助款的運用與分配情形。他首先表達謝意,因為這樣的會議不僅能讓地方與政院討論,也能讓各縣市交換意見、尋求解決方案,「我相信待會的會議,大家都能夠多替彼此設想,找到一個公平合理的分配方式,促進中央與地方共同發展」。
首先,陳其邁說明,這次問題是來自於「立法錯誤」。當時修法過程草率,原本22縣市分成兩塊:19個縣市與離島3縣。但在計算公式中,餘數的分配處理出現錯誤,導致地方之間分配失衡。既然問題來自於立法,就應該由立法端來解決。
第二,陳其邁續指,當初修法的目的是為了健全地方財源,讓地方政府有更多資源推動建設、履行對選民的承諾。然而,這次修法卻造成各縣市財源分配不公。舉例來說,台北市原本因為公式調整多增加約250億元,後來竟變成增加450億元;相對地,高雄市統籌款雖增加258億元,但一般性補助與計畫型補助卻減少432億元,最後總體財源反而減少173億元。這種「一方增加卻以犧牲他方為代價」的結果,實在不公平。
因此,他主張應該把所有帳本攤開來看,如果統籌款增加,那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款加起來就不能比前年來得少,否則修法的結果就會變成「A縣市搶B縣市的錢」,這完全違背公平原則,「今天上來我好不容易也碰到(台北市)蔣(萬安)市長,也碰到其他縣市的市長,我真的要拜託大家真的是要將心比心」。
此外,陳其邁不諱言,統籌款修法本來就極具剛性,從國民黨到民進黨執政都很難處理,既然如此,更應該追求一個更公平的公式;同時,還要顧及整體區域發展需求。以捷運為例,中央過去補助台北捷運6600億元,但補助高雄捷運僅約2600億元,差距高達4000億元,如果未來計畫型補助款、統籌款也減少,不曉得怎麼樣能把地方所關心的交通重大建設繼續再推展下去。
他誠懇呼籲,若涉及「區域均衡發展」或「國家重大經濟交通建設」的相關補助款比例及金額,應維持原來的試算,才能確保地方建設不中斷,「真的是非常誠懇的希望朝野能夠放下屠刀,立法院該修法的修法;行政院該把它試算合理的就把它試算合理,讓所有的22個縣市跟離島,大家都可在整體台灣經濟發展所收的稅收裡面,能共享經濟繁榮,而不是拿刀相向、刀刀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