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潘柏廷、李美妍報導
行政院拍板通過納入「普發現金1萬元」的韌性條例,並送往立院表決,最快10月民眾就能領取;不過,玄奘大學宗教與文化系主任、法師釋昭慧日前在社群宣布拒領外,更認為應在既有發放方式之外,增設「拒領一萬→捐入國家續命專款」選項。對此,釋昭慧今(16)日上午在「守護國庫、捍衛未來『拒領一萬,捐入國家續命專款』記者會」強調,即便是超徵、有盈餘也應該先償還國債。
今日上午由釋昭慧、長老教會牧師黃春生、無任所大使劉柏君等人召開「守護國庫、捍衛未來『拒領一萬,捐入國家續命專款』記者會」,並在現場高呼口號「國庫不是提款機,拒領1萬護子孫,良知挺身救台灣」。
首先,釋昭慧坦言,她是8月才發現有這件事情,雖然希望不要有普發1萬元,但立法院已經通過,行政院覆議失敗才知道已經來不及,便盼後續能否有「排富條款」;她說明,因為每一分錢都很值得珍惜,應該用在刀口上,特別是原來預算早就編好,也並沒有這筆錢,而這筆錢要額外編列需要舉債發每人1萬。
「即便是超徵、有盈餘也應該先償還國債」,釋昭慧指出,台灣已經是高齡化社會及少子化社會,將來國家人口結構會呈現倒T型,會使後一代只是負擔非常承重,甚至遠超乎他們這一代,因此越把債務還清,對下一代來講就是減除其肩上重擔。
她也說,其次若不得以發生重大災禍,趕快把所有力氣、資源集中救災;再退而求其次,普發1萬元已經木已成舟是不是可以排富?釋昭慧更指出,其實很多人不需要這筆錢,甚至台灣很多人很有骨氣拒領1萬元,而現在就是要證明,政治人物認為「台灣人愛錢,要收買選票的方式就是撒幣」的思維錯誤,才不會有下次又下次的普發1萬元,乃至於普發4.6萬。
釋昭慧談及她已經拒領很多次,就算自己不領,只要學生幫忙她領取,自己也會將其捐出去。對此,她強調,在這個情況下必須要再做下一步的「拒領一萬,捐入國家續命專款」止血運動。
同時,釋昭慧分析,政治人物之所以認為台灣人很愛錢,就是因為捐錢的人很低調的做,並認為「為善不欲人知」,也因此,所有捐的錢無法統計,只看到拒領只有那少數而已。
總合上述,釋昭慧透露,因此她找朋友緊急找朋友發起「拒領一萬,捐入國家續命專款」,便是希望有目標指向,因為看到有人拿錢很鬱卒(憂鬱),而現在他們的怒氣也要有正向的出口。
釋昭慧重申,他們愛這片土地及國家,希望國家能萬歲萬萬歲,萬一發生更多天災、人禍就會有更多資源保命,也使國家續命;就算沒有發生這些不幸的事情,也要為子孫後代留下未來、為台灣留下明天。
最後,她更強調,這次並非呼籲綠營訴求,而在網路一開始貼出的訴求便在《天下雜誌》刊登,而普發1萬元不僅該雜誌反對,連她認識的藍營支持者也反對,因此並沒有藍綠色彩,而綠營也有「台灣人其實就是要收買,否則大罷免會失敗」的言論,「當這些政治人物把台灣人想地那麼醜陋,因此必須站出來證明,也許他們不是多數,但台灣永遠有這些人存在,政治人物不該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