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
美國在台協會(AIT)拋出「台灣地位未定論」後,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16日便指出,當時前總統蔣介石是代表同盟國接收台灣,因此並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此番話更掀起徐國勇及台北市長蔣萬安的唇槍舌戰,而蔣萬安一開始還稱「若台灣沒有光復,請問總統賴清德是哪一國總統?」。對此,前國大代表黃澎孝昨(18)日在臉書分析,蔣萬安自爆中國人對台灣人的優越感。
黃澎孝昨日在臉書以「『台灣總統』比『中華民國總統』更能進入白宮」為題發文,首先便提到,徐國勇16日指出,日本投降時,蔣介石是代表同盟國接收台灣「所以沒有什麼台灣光復節」;次日,台北市長蔣萬安高傲質問:「若台灣沒有光復,請問總統賴清德是哪一國總統?」,對此,黃澎孝認為「蔣萬安自爆中國人對台灣人的優越感」。
他說明,蔣萬安如此拐彎抹角的把「台灣光復節」和「賴清德當中華民國總統」扯在一起,而蔣萬安真正的「潛台詞」應該是:「台灣人能夠『有幸』當中華民國總統,可得要感謝中華民國光復台灣!」,換句話就好像說,台灣被日本放棄後,如果沒有「中華民國」來接盤,台灣人就走投無路了?
接著,黃澎孝分析,事實上,蔣萬安自以為聰明的反問句,恰恰自爆中國人自1945年10月25日以來,一直在骨子裡以救世主自居,高傲以對日本亡國奴—台灣人的鄙夷;換成中國當今辱台常用語,那就是視台灣人為「日畜」。
話鋒一轉,黃澎孝談及,國民政府接管台灣還不到一年半,台灣人民就在1947年2月28日開始,全面爆發反抗國民黨統治的「228事變」,隨後在3月17日,奉派來台「宣慰」的白崇禧於3月24日拍給蔣介石的電報指出:「228事變『叛亂擴大,全面暴動⋯其企圖不僅出於不滿現狀;自有關文件中獲悉,彼輩所謂高度自治及所提無理要求,則直欲奪取政權,已無疑義」。
黃指出,當時擔任美國駐台副領事的喬治‧克爾(George H. Kerr)在他日後名著《被出賣的台灣》(Formosa Betrayed)就透露了葛超智在二二八事件之後確實把台灣人向美國求援的聲音,包括請求美國託管或自治的請願書,轉交給美國國務院。
他更說,若干年後,美國國務院公佈的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檔案顯示:在 1947 年春夏間的國務院電報與備忘錄裡,就可以看到Formosan leaders向美國提出trusteeship(託管),以及和self-government(自治)的訴求。「換言之,無論是柯喬治《被出賣的台灣》或白崇禧的電報均顯示:當時台灣人民並不稀罕中華民國君臨台灣式的『光復』。台灣人要求的是『自治』和『獨立的政權』」。
同時,黃澎孝表示,228事變爆發後,美國駐台領事館3月3日,向駐華大使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提出:「唯一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是美國本身或美國代表聯合國立即千預,以防止迫在眉睫的國軍部隊草菅人命的災難性屠殺。⋯不然,台灣可能陷入內戰」。
黃澎孝引經據典說,事隔兩年後,當國民黨在國共內戰敗象畢露時,當時美國國務院政策規劃司(Policy Planning Staff, PPS)首任主任,也就是美國圍堵政策containment設計者喬治·F·肯南George F. Kennan就曾在 1948–1949 年的備忘錄和討論中,認真考慮過「將台灣置於國際託管或美國監管」的方案。
他引述,當時喬治.肯南的理由有二:第一,避免台灣落入中共之手 → 當時國共內戰局勢惡化,美國擔心蔣介石敗退後台灣被中共接管、第二,利用國際法模糊地位 → 台灣仍處於舊金山和約未簽之前的「未定地位」,因此從法律上還有空間提出「託管」方案。喬治.肯南甚至曾說,美國不能任由蔣介石「帶著殘軍退守台灣」而讓台灣成為腐敗政權的避風港。應考慮國際託管,由美國實質掌控。
另外,黃澎孝也拿出台灣旅美法學家,美國紐約法學院榮譽教授陳隆志,1967年和著名美國社會科學學者拉斯威爾Harold Dwight Lasswell合著的《Formosa, 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 Formosa in the World Community》一書內容。
書中內容指出,雖然1951年《舊金山和約》並未就台灣主權歸屬做出決定。但是,早在1945年10月24日生效的《聯合國憲章》第1條和第55條都已律定對於二戰前各國的殖民地應以「民族自決」與「和平解決爭端」的原則處理。
對此,黃澎孝強調,事實上,台灣當年如果沒有中華民國來「光復」,而是交由美國或聯合國託管的話,台灣早都可以透過公投自決而獨立建國,「換言之,如果沒有中華民國來把台灣拖進中國問題的泥潭裡,賴清德就會是『台灣總統』。他(賴清德)就不會像『中華民國總統』那般寸步難行!或許早都可以跟韓國總統李在明那樣,仰首步入白宮,直接去和川普握手談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