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
金門外海今(20)天上午發生芮氏規模5.0地震,下午又發生規模4.9地震,讓當地居民直呼「感覺不尋常,希望地震別再來了」。中央氣象署表示,這起地震為上午的餘震,而能量蓄積久了就會釋放,將持續監測,民眾也須提高自身防震意識。
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資料顯示,今清晨6時56分,金門外海突發芮氏規模5.0地震,震央位於金門縣政府東方約93.9公里海域,震源深度17.2公里,金門最大震度達2級,這震醒了不少還在熟睡的居民,不少民眾表示「第一次感覺搖得這麼用力,實在很可怕」。
氣象署表示,今晨金門外海的地震,屬於歐亞大陸板塊內地震,也是氣象署普設地震站後、自1993年以來附近區域觀測到最大地震。
繼上午的地震之後,根據氣象署網站,金門縣政府東方90公里處,下午4時51分發生芮氏規模4.9地震,地震深度為9.2公里,最大震度金門縣2級。
媒體《中央社》引述氣象署地震測報中心主任吳健富說法,附近區域較沒有明顯斷層帶,自1993年在當地密集設置地震站以來,芮氏規模大於3.5以上的地震約12個,因此上午推估可能不會有餘震,即使有也會是小規模。
吳健富表示,板塊內地震其實數量較少、規模不會那麼大,主要是此區域並非板塊直接碰撞處,但下午這起地震確實是上午的餘震,這也就是地震難預測之處。
至於金門外海後續是否還會有餘震,吳健富表示,目前無法下定論,將繼續監測。
對於金門外海單日2起地震,是否屬於正常現象,吳健富表示,「目前真的沒有辦法講說所謂的正常或不正常」。他提到,若從能量釋放角度來看,能量蓄積久了就會釋放、發生地震;但若依據統計資料,近32年來僅12筆資料,因此很難進行科學判斷。
吳健富強調,氣象署將密集觀測,若有什麼訊息,會再通知民眾做好相關準備,而民眾也須提高自身防震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