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徐子為報導
根據日本沖繩那霸市保健所發布的緊急警報,最近感染Parvovirus B19傳染性紅斑症 (微小病毒B19),又俗稱「蘋果病」的人數激增,上週(8-14日)已有12起,單週患者數已超過警報基準值2.0,其疫情引發關注。
根據統計,台灣人今上半年赴日旅遊已達328.4萬人次,其中沖繩那霸離台很近,更是國人最愛朝聖的地方之一。近期由於「蘋果病」疫情蠢動,那霸市保健所甚至發布成立十多年來的首次警報,提醒民眾務必注意防疫。
疾管署衛教資料指出,蘋果病的症狀類似感冒,屬急性熱性疾病,主要經由飛沫、直接接觸或垂直感染(孕婦傳給胎兒)。流行大多發生在春季到初夏時,非流行期也有散發病例發生,且沒有特定區域性。
不過,目前並沒有可治療「蘋果病」的抗病毒藥物,一般而言,傳染性紅斑屬於自限性疾病,預後良好,並不需要特別的治療。
據悉,傳染性紅斑發病初期,先在臉頰部有紅色斑疹出現,而後在數天內擴散至軀幹、四肢等處,呈現網狀紅斑,而關節炎之發生頻率是僅次於發疹的主要症狀。本症除這些較特殊症狀外,其常見的臨床症狀如下:
●潛伏期:
感染病毒到傳染性紅斑出現約4-20天、由流行病學調查約18天、由家族內感染調查約12-14天,若為無疹性單獨發燒約 7-10天。
●病毒存在及排泄場所:
病毒主要存在於血液中,但在病毒血症期則存在於口腔內(唾液)及尿液中,並由這兩處排出,本症是藉由飛沫或接觸經氣道感染,有時也可藉輸血感染。
另外,由於微小病毒B19型的感染會破壞紅血球生成,因此若本身是缺鐵性貧血、愛滋病、海洋性貧血、鐮刀狀細胞疾病或是球形紅血球症等疾病的人,若被微小病毒B19型感染,就有可能加重症狀,有時甚至會危及性命。雖大多數的病患會在兩週內復原,但剛開始發病時可能需要輸血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