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說「蛤」的人注意了!醫提醒「4大警訊」聽力恐受損:別錯過治療時機

  • 發佈時間:2025/09/22 11:49更新時間:2025/09/22 11:52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經常說「蛤」的人注意了!醫提醒「4大警訊」聽力恐受損:別錯過治療時機
聽力受損往往不是瞬間發生,而是逐漸累積的健康警訊。(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生活中心/張予柔報導

聽力受損往往不是瞬間發生,而是逐漸累積的健康警訊。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直到出現明顯困擾時,聽力往往已經大幅退化。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提醒,若能及早留意身體發出的訊號,並在第一時間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便能降低對生活與人際關係的影響。

更多新聞: 賴清德發零食遇民眾嗆「萊爾校長」惹議!影片97萬人看爆…網怒轟:超沒品


經常說「蛤」的人注意了!醫提醒「4大警訊」聽力恐受損:別錯過治療時機
耳鼻喉科醫師胡皓淳表示,聽力減退的早期徵兆其實相當明顯。(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胡皓淳指出,聽力減退的早期徵兆其實相當明顯,第一種情況就是「需要別人一再重複」。不少患者會發現自己在餐廳、咖啡廳或其他嘈雜環境裡,常常聽不清楚對話,甚至不自覺要求對方再說一次。此外,也有人會將電視或音響音量調得比以往更大聲,卻依舊覺得模糊,這正是常見的聽力受損警訊。


經常說「蛤」的人注意了!醫提醒「4大警訊」聽力恐受損:別錯過治療時機
醫師胡皓淳提醒,聽力退化多半從高頻音開始,像是鳥鳴聲等。(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另一大特徵則是「高頻聲音消失」,聽力退化多半從高頻音開始,像是鳥鳴聲、電話鈴聲、微波爐提示音,甚至女性和孩童的聲音,都會變得模糊難辨。有些人會覺得別人說話「含糊不清」,特別是難以分辨「ㄙ」、「ㄒ」、「ㄈ」等子音,長期下來,會直接影響語言理解力與溝通順暢度。胡皓淳也提醒,「持續耳鳴」與「耳悶感」都是不容忽視的信號。若耳中經常出現嗡嗡聲、嘶嘶聲,甚至伴隨頭暈或平衡感異常,可能代表內耳功能出了問題。尤其是突發性耳聾或長期噪音暴露者,更容易與聽力下降有關。許多人誤以為耳鳴是小問題,結果錯過最佳治療的時機。


經常說「蛤」的人注意了!醫提醒「4大警訊」聽力恐受損:別錯過治療時機
聽力問題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溝通障礙」,對話變得越來越難以理解。(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除了生理症狀,聽力問題最明顯的影響就是「溝通障礙」。當對話越來越難以理解,不少人會選擇迴避聚會,不願意接電話,甚至在會議中漸漸沉默,導致家人或同事誤以為變得孤僻或反應遲鈍。其實,這些都可能是聽力受損造成的二次影響。醫師強調,拖延只會讓聽力持續惡化。現代醫學已經有多種治療方式,包括藥物、助聽器甚至人工耳蝸等,都能有效改善生活品質。唯有及早察覺、及時就醫,才能避免遺憾,並維持清晰的聽覺與良好的人際互動。


更多新聞: 新北驚傳夫妻欠債200萬「陳屍電塔」 警依重利罪追查高利貸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