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鄉」 專家曝「花蓮溪不是吃素的」:居民已住400年!

  • 發佈時間:2025/09/24 10:46更新時間:2025/09/24 13:00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堰塞湖溢流「水淹光復鄉」 專家曝「花蓮溪不是吃素的」:居民已住400年!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水淹光復鄉,專家親揭歷史「2線索」。(圖/翻攝自民視新聞資料照)

生活中心/江姿儀報導

強颱樺加沙逐漸遠離,東部豪雨成災,昨(23)日下午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不堪重荷,兩次溢流重創下游光復鄉。截至今(24)日上午6時,已造成14人死亡、34人受傷、124人失聯。對此,登山專家蔡日興時刻關注當地災情,昨(23)日晚間在個人臉書發文,引述史實點出「2線索」,直言「花蓮溪不是吃素的」。

更多新聞: 花蓮光復鄉「淤泥高達1公尺」!祖孫3人受困「全身淋濕、餓整晚」家人急求救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堤「水淹光復鄉」 專家舉歷史線索怒批:早知溢流不撤離?
蔡日興指出「光復大淹水,短期檢討是地方沒錯,但長遠,得看歷史」。(圖/翻攝自蔡日興臉書)

蔡日興昨(23)日發文指出「光復大淹水,短期檢討是地方沒錯,但長遠,得看歷史。」,他比對荷治、清領2年代的花東縱谷史料,發現馬太鞍社區早在400年前就已形成聚居部落,而花東縱谷仍大片土地貧脊未住人,是後來日治時期興修水利設施,才得以改善。

蔡日興進一步說明「花蓮溪,是隨時要改道的。這樣的堰塞湖溢流潰堤,歷史上一定是N次了」,古代住民深知「淹水這是必然會發生的事。住了400年的原住民,一定知道哪裡才不會出事」。因此鐵路才會「走地下隧道過溪」,而且「花蓮溪不是吃素的,你搶了他的河道,他早晚會跟你要回來」。


更多新聞: 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沖毀橋梁」!蓄水量達9100萬噸「等於一座南化水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