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堰塞湖奪命!14死34傷 粉專揭台灣地質先天風險

  • 發佈時間:2025/09/24 14:19更新時間:2025/09/24 14:43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馬太鞍堰塞湖奪命!14死34傷 粉專揭台灣地質先天風險
圖/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因壩頂溢流潰決,導致光復鄉多處地區遭洪水淹沒,釀成重大傷亡。(翻攝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臉書)

圖、文/引新聞

(記者許皓庭/綜合報導)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因樺加沙颱風導致壩頂溢流潰決,光復鄉多處地區遭洪水淹沒,釀成重大傷亡。截至24日上午,初步統計已有14人罹難、34人受傷,上百名居民一度失聯。隨著搜救持續,死亡與受傷人數仍可能上升。災後也引發外界質疑,為何未能提前進行有效處置。

更多新聞: 台南勝利路違規迴轉釀3車連環撞 重機騎士慘摔送醫

(記者許皓庭/綜合報導)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因樺加沙颱風導致壩頂溢流潰決,光復鄉多處地區遭洪水淹沒,釀成重大傷亡。截至24日上午,初步統計已有14人罹難、34人受傷,上百名居民一度失聯。隨著搜救持續,死亡與受傷人數仍可能上升。災後也引發外界質疑,為何未能提前進行有效處置。

圖/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因壩頂溢流潰決,導致光復鄉多處地區遭洪水淹沒,釀成重大傷亡。(翻攝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 臉書)

粉專「翻轉地理教室」隨後發文科普,指出台灣的地質與地形特殊,堰塞湖的形成與處理難度極高。文章解釋,堰塞湖是因山崩、土石流或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成的天然湖泊,而台灣位處板塊交界帶,地勢陡峭且地質破碎,加上颱風與地震頻繁,更容易出現河道阻塞的情況。

歷史紀錄顯示,自1979年以來,台灣共發生過88起堰塞湖案例,其中不少在尚未來得及處置前就已潰決。部分情況若經專家研判沒有立即危險,則採取觀測與監測的方式因應。

粉專也列舉數個現存或曾經出現的堰塞湖,包括陽明山夢幻湖、花蓮鯉魚潭,以及921地震形成的九份二山「韭菜湖」、「澀子坑」和水漾森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草嶺潭,自1862年起因地震與豪雨多次形成,最大時蓄水量可比石門水庫,直至2004年因颱風豪雨潰決才完全消失。今年7月丹娜絲颱風襲台時,草嶺潭又曾短暫再現,但僅維持不到三天便退去。

這次釀災的馬太鞍堰塞湖,則是在2025年7月中旬因颱風薇帕帶來豪雨,造成上游大規模崩塌,土石堵塞河道而形成。其蓄水體積達1490萬立方公尺,相當於石門水庫的十分之一。粉專指出,在這樣的地形條件下,短時間內開挖溢洪道或進行引流極為困難,唯一較可行的方式通常是持續監測、加強警戒與進行防災宣導。

目前除了馬太鞍堰塞湖之外,仍在監測中的還包括2024年11月康芮颱風造成的新竹泰崗溪堰塞湖,以及2025年1月21日嘉義、台南地震後出現的花蓮樂樂溪堰塞湖。

該粉專最後強調,隨著極端氣候事件增加,堰塞湖帶來的威脅也將更為頻繁。台灣未來需要建立更完善的預報與預警系統,才能有效減輕災害風險。他們也舉瑞士阿爾卑斯山冰川崩塌為例,當地透過監測系統成功在事發前一周疏散居民,因而大幅降低傷亡。

更多引新聞報導
樺加沙暴雨釀堰塞湖潰堤!花蓮光復馬太鞍橋斷裂 14死百人失聯
才剛搶通又沖毀!樺加沙暴雨重創 花蓮崙天便道全線中斷

更多新聞: 花蓮堰塞湖溢流死傷慘 最新收治傷患數字!衛福部啟動八大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