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鞍洪水釀14亡、逾百人失聯!地質專家:全台還有「2個堰塞湖」監測中

  • 發佈時間:2025/09/24 14:56更新時間:2025/09/24 14:56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馬太鞍洪水釀14亡、逾百人失聯!地質專家:全台還有「2個堰塞湖」監測中
馬太鞍洪水釀14亡、逾百人失聯,專家揭全台堰塞湖特色。(圖/翻攝翻轉地理教室粉專、農業部提供)

生活中心/李明融報導

今年第18號颱風「樺加沙」擦邊過境台灣,東、南部多處地區出現強風暴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溢流,導致大量泥流洪水灌進光復鄉市區,泥濘溪水淹沒大街小巷,汽機車隨洪水到處飄流,當地居民躲在高處避免被沖走,畫面看了怵目驚心,死傷持續攀升,截至今天(24日)下午花蓮縣光復鄉因淹水死亡14人,受傷32人,失聯152人。粉專「翻轉地理教室」發文科普,指出台灣地理環境特殊,堰塞湖的形成和處理往往充滿挑戰,目前全台還有2個堰塞湖正在監測中。

更多新聞: 上班日留意強風!強颱「樺加沙」登今年風王 專家示警:還在持續增強

馬太鞍洪水釀14亡、逾百人失聯!地質專家:全台還有「2個堰塞湖」監測中
「翻轉地理教室」在臉書發文說明堰塞湖的原理及影響。(圖/翻攝翻轉地理教室粉專)
「翻轉地理教室」在臉書發文表示,堰塞湖是因山崩、土石流或火山熔岩堵塞河道而形成的湖泊,台灣因位於板塊交界帶,地勢陡峭且地質破碎,加上地震或颱風豪雨事件容易造成山區土石崩塌,使台灣的堰塞湖成因,以崩塌及土石流造成河道淤塞為主,粉專點出目前存在台灣的堰塞湖,包括「陽明山的夢幻湖」、「花蓮縣鯉魚潭」、「陽明山的夢幻湖」、「九份二山堰塞湖」以及「水樣森林」,其中,最知名的是草嶺潭,自1862年起因地震與豪雨共五度形成,規模最大的一次,即是在1999年921地震形成的,直到2004年7月2 日因敏督利颱風帶來的豪雨,草嶺潭為沙石所淤滿並發生潰堤而消失。 草嶺潭在此期間最大蓄水量估計堪比石門水庫,是相當驚人的量體。最近一次形成的草嶺潭,則是2025年7月初因丹娜絲颱風豪雨後第五次形成,但不到三天便消失。

馬太鞍洪水釀14亡、逾百人失聯!地質專家:全台還有「2個堰塞湖」監測中
花蓮鯉魚潭也是堰塞湖之一,粉專指出許多堰塞湖經判斷後無立即危險而採持續觀察。(圖/翻攝翻轉地理教室粉專)

歷史紀錄自1979年以來,台灣已有88個有紀錄的堰塞湖,其中許多堰塞湖在來不及處置前就已潰決,或是經判斷後無立即危險而採持續觀察。專家指出,這次馬太鞍溪堰塞湖,回水體積高達1490萬立方公尺,總體水量約是十分之一的石門水庫蓄水量,粉專直言,儘管有許多人想要盡快解決這個問題,或是到現場協助幫忙,考量許多因素來說,很難在短時間內引流處理(例如在這樣的地形挖溢洪道、引流疏散下游大量民眾等),多是預警與防災宣導。




更多新聞: 1圖看懂「馬太鞍溪堰塞湖」生成!她公開「監測時間線」嗆藍白:到底多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