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成功嶺新兵射擊訓練日前發生打靶重傷事件,一名18歲的邵姓義務役士兵,幾乎炸掉三分之一的左臉,左眼粉碎,昨已轉送內湖三軍總醫院持續搶救,面對如此重的傷勢,未來如何重建?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吳政憲今(24)日受訪時表示,其實與腫瘤切除後的顏面重建相似,只是槍傷會殘留金屬碎片,手術更為複雜,難度極高,未來重建顏面「沒有一、兩年完成不了」。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成功嶺新兵射擊訓練日前發生打靶重傷事件,一名18歲的邵姓義務役士兵,幾乎炸掉三分之一的左臉,左眼粉碎,昨已轉送內湖三軍總醫院持續搶救,面對如此重的傷勢,未來如何重建?台北榮總口腔醫學部口腔顎面外科主任吳政憲今(24)日受訪時表示,其實與腫瘤切除後的顏面重建相似,只是槍傷會殘留金屬碎片,手術更為複雜,難度極高,未來重建顏面「沒有一、兩年完成不了」。
台北榮總下午舉辦記者會,展示近期運用數位跨域整合,成功將電腦輔助設計(CAD)、導航系統、3D列印與個製化植入物,應用於頭頸腫瘤患者術後口腔顱顏功能重建,精準重建外觀與口腔功能的成果。同樣的技術也可望幫助成功嶺受傷新兵。
吳政憲表示,根據目前媒體披露的相關資訊,該名阿兵哥的左眼功能幾近喪失,如果眼球還能夠保留,儘管已喪失視力,仍可維持外觀形狀;如果無法保留,未來就需要義眼。至於顏面由於大部分骨架缺損,重建第一步必須先塑回骨架,再進行軟組織修補。
吳政憲說,只要生命徵象穩定,就可以著手後續的重建手術計畫,可透過電腦模擬與3D列印技術協助客製化,所需骨頭材料則必須從其他部位,如小腿骨、骨盆或肩胛骨等來補,勢必影響原有功能,但這是必要之惡。
一般顏面重建,吳政憲指出,往往得分階段進行,從骨架、皮瓣修復到植牙,多次修正手術跑不掉,過程可謂十分漫長,且除了生理上的問題,患者也需長期的復健與心理支持,有賴跨專科合作,雖然難度極高,但現有醫療技術之下,重建不是問題,只要需要術前縝密規劃與術後的耐心配合。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