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部中心/蘇晟維、陳凱茂、余弘聿 高雄報導
過去每次颱風來臨前,不少民眾都會聽到新聞,針對可能致災地區進行預防性撤離,但要怎麼撤離,其實也是一門大學問,高雄市長陳其邁就說,在高雄有撤離三步驟,包括事前精準造冊、提早撤離、全體動員等,甚至不排除開罰,要確保所有人,能在最短時間遠離災害的發生。

區公所人員,跟著警消,要求寶來溫泉街的店家,盡快收拾攤位離開當地,其他鄰居幾乎都已經拉起鐵門,今年8月,高雄山區大雨成災,擔心入夜發生土石崩塌,高雄市長陳其邁提早強制撤離,一度遭到民眾埋怨,而這次的樺加沙颱風,山區部落,里長挨家挨戶執行撤離,這在高雄已經是習慣動作。

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我們有三個非常重要的步驟,第一個就是精準造冊,這個名冊保全對象,必須平時就要隨時地更新,颱風或土石流警報發布前,我們一定會再把這個名單,再做一次確認。」平常就開始做準備,確認安置所內有14天的糧食份量,應變中心開設後,里政系統每三小時都得更新名冊資料,確保精準掌握風險區域內的所有人員,陳其邁說,「以0728為例,我們撤離了大概3104人,幾乎這種大大小小的颱風或者是豪雨,高雄市撤離的人數都超過3000人以上。」

確認名冊後,就是落實執行撤離,一般黃色警戒就會讓病患、孕婦及長輩先下山,預防性撤離;紅色警戒則是發布後2兩小時內強制清空,不撤離最重開罰25萬元,而高雄黃色警戒就提早執行撤離,陳其邁說,「因為有時候你撤離,如果在深夜發佈警報的時候,要撤離會來不及,所以我們務必都是在下午前,就必須來採取強制撤離的措施。」精準造冊、提早撤離、確實執行全體動員,三個步驟看似簡單,卻環環相扣,確保每個人都能安全度過每個天然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