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新聞/花蓮堰塞湖溢流14死!傅崐萁稱「爆破就解決」 陳駿季狠打臉

  • 發佈時間:2025/09/25 13:03更新時間:2025/09/25 14:08
  • LINE
    FACEBOOK
    TWITTER
    COPYLINK
快新聞/花蓮堰塞湖溢流14死!傅崐萁稱「爆破就解決」 陳駿季狠打臉
農業部長陳駿季(中)稍早列席政院院會後記者會。(圖/行政院提供)

即時中心/顏一軒、李美妍報導

花蓮縣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造成14死、49傷與30人失聯,更成為中央、地方釐清責任歸屬的政治角力戰場,針對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稱,自7月26日就持續向中央反應「爆破就解決了」一事,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5)日出面打臉,他強調,當時與專家團隊模擬出三種解方,包含爆破、虹吸及壩頂降挖,惟考量土石鬆軟與壩體結構等因素認定不可行,所以持續採取監測水位與預防性撤離等作為因應,惟目前光復鄉的「紅色警戒」尚未解除,提醒當地居民切勿至溪邊活動,更要特別注意自身安全。

更多新聞: 甩鍋?傅崐萁控農業部不理堰塞湖 行政院還原「一畫面」打臉了

行政院今早11時40分召開院會後記者會,由發言人李慧芝主持,內政部長劉世芳、陳駿季、交通部政務次長伍勝園等人列席,說明馬太鞍溪堰塞湖因應作為等後續事宜。

針對此案,陳駿季說明,林保署7月26日即成立專家小組,隨後共召開3次專家會議、2次跨部會專家會議,同時這段時間也進行了17次「取像」及壩體與湖水量的分析討論。在專家與跨部會會議中,主要討論兩個重點。

第一,分析壩體若不安全可能造成的結果,陳駿季表示,在整個壩體安全分析中,研判可能影響下游居民的4種情境,分別為自然溢流、颱風豪雨造成溢流、地震導致壩體結構不穩定,以及管湧(水從壩體底端滲漏逐漸影響),專家團隊針對上述4種可能情境進行分析,並考慮當時天候與雨量,最為後續預防性疏散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第二,長期如何有效移除壩體,陳駿季提及,當時專家會議討論三種方案:爆破、虹吸、以及從壩頂開便道降挖;專家認為,爆破絕對不可能,因壩體位於土石流崩塌地,如果再爆破,可能導致鄰近山區更大規模的崩塌;至於虹吸與壩頂降挖,則考量到壩體結構並不穩定,土石仍鬆軟,且相關人車均無道路可通行,也無法立即處理。

因此,陳駿季說,專家會議決定以「水位有效監測」因應,若有危險性,即能及早讓中下游居民進行預防性撤離,這是當時認定最有效的防災方式;據會議結論,中央災變中心成立後,撤離規劃也依水位監測與可能溢流造成的風險,劃設撤離區域,也正因前期中央做了大量討論,所以要特別感謝台大、陽交大團隊及所有跨部會的協助。

陳駿季補充,目前壩體雖已下切約105公尺,但仍蓄有至少1300萬噸水量,壩體穩定性仍待確認;未來將持續密切監控,在確保安全時,才會解除下游警戒。他呼籲當地民眾務必注意,「紅色警戒尚未解除時,千萬不要至溪邊,也要特別注意自身安全」。

最後,陳駿季強調,行政團隊目前仍以救災為主,更希望能透過種種方式讓居民儘早返鄉,回歸正常生活。



更多新聞: 傅崐萁怨中央不給「爆破堰塞湖」!律師點2關鍵網批:選舉不是很會查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