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
強颱樺加沙帶來驚人雨勢,造成馬太鞍溪堰塞湖在23日溢流,洪水挾帶泥沙沖進花蓮縣光復鄉,釀成當地居民死傷慘重。對此,政治評論員吳靜怡指出,「如果花蓮縣長徐榛蔚沒有去韓國,會有這麼多破碎家庭嗎?」
強颱樺加沙重創花蓮,並導致馬太鞍溪堰塞湖在23日溢流,重創光復鄉;沒想到,徐榛蔚竟在這個緊要時刻出訪韓國,並缺席災害應變中心的報告。
對此,吳靜怡指出,如果在花蓮發生溢流當天,縣政府跟應變中心「一級開設」,而指揮官徐榛蔚指示所有的村長跟大馬村長一樣,在黃色警戒時就做出疏散的動作,並按照名單執行撤離村民到光復高職的活動中心;在紅色警戒亮起時,就開始逐戶強制撤離,「相信,徐榛蔚若能按部就班帶領縣府,一定不會讓10幾位明明就在撤離名單的老人家活活被淹沒。」
「很遺憾,沒有如果,但需要有以後!」吳靜怡直指,「人民口中的『政府』包含中央、地方、鄉鎮公所」,她說,若在國家有緊急危難時,科技或相關情報能準確預估,卻遇到不作為的地方政府,「中央該如何緊急應對?」她表示,法規讓地方落實自治,但又偏偏遇到人正好在國外又不謹慎處理的徐榛蔚,「在行政程序上可以做怎樣的調整,才能確保鄉鎮公所有落實緊急工作?」
吳靜怡直言,「當然,誰都沒想過台灣史上出現徐榛蔚這樣的地方父母官,災難前後兩手一攤」,她痛批,花縣府把行政程序失當怠慢的「疏散」,轉移到質疑行政院的「垂直疏散」正當性,並刻意不斷用不同訊息混淆視聽,但行政院各部會澄清的速度比以往更快,她質疑,「到底是誰在利用天災人禍堆疊民主信任的潰堤?國防部應該要調查是否有境外勢力的網軍協作者。」
「台灣人的韌性與愛心,鏟子超人前進光復鄉」,吳靜怡說,一天內有將近三萬人前往花蓮救災,志工人數也高達1萬5千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吳靜怡感嘆,當中央拉起「志工指揮中心」紅布條時,終於能解決地方指揮中心的不足,讓救災動作能逐步分工化,「台灣人是有愛心的」,她強調,在網路上看到不少人攻擊相關家屬、村長、鄰長,「真的令人不捨」,並直指,網路造謠的相關事件,政府已經啟動調查,「相信會還給花蓮人公道。」